產品只是企業(yè)的存在形式,顧客才是企業(yè)的存在基礎,。自然而然地,企業(yè)應該更多地關注顧客,,而不是產品,;應該更多地關注顧客生命周期,,而不是產品生命周期,。營銷歷史上的兩個經典競爭案例,,都是圍繞顧客生命周期而展開的:一個是在高端汽車領域,寶馬和奔馳的競爭,;另一個是碳酸飲料領域,,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的競爭。 寶馬最初是作為奔馳的發(fā)動機供應商而存在的,,后延伸到整車領域,,與奔馳直接競爭,但無法撼動奔馳在忠誠顧客心目中的品牌地位,,經營困難,,曾經兩次瀕臨破產。直到20世紀70年代,,寶馬實施圍繞顧客生命周期的競爭策略,,才一舉扭轉敗局。寶馬發(fā)現:奔馳是經典的高端車,,定位于成功人士,,不斷地強化自身“經典、豪華,、穩(wěn)重,、含蓄”的定位,但奔馳的主體顧客逐漸老去,,市場上新生代的消費群體開始出現,,他們是“富二代”、“官二代”,,或者自己創(chuàng)業(yè)而年輕有為的一群人,,這群人叛逆、自我,、喜歡自我掌控命運,,與奔馳的主體顧客在價值觀和生活方式上都完全不同。這給了寶馬切入市場的機會,,寶馬為新一代高端人群制造高端車,并圍繞這個群體安排整體營銷策略,,獲得了高速發(fā)展,,最后成為奔馳的強勁競爭對手。 與此異曲同工的,,是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的競爭,。早年百事可樂做過很多嘗試,包括針對可口可樂的瓶型而推出的大包裝產品——“同樣的價格,,雙倍的量”,,都沒有產生決定性的效果,,因為可口可樂很容易跟進,然后依靠品牌和大資源能力,,壓制百事可樂,。直到百事制定了圍繞顧客生命周期的競爭策略,格局才被顛覆,。與寶馬相同,,百事可樂發(fā)現可口可樂的主體顧客逐漸老去,而新生代逐漸成長起來,。百事可樂伺機切入新生代顧客,,提出成為“新一代的激情選擇”,在營銷策略的各個方面,,都圍繞年輕一代這個目標顧客群體來制定,,隨著新生代的成長,百事可樂也自然成為飲料領域的一方霸主,。 寶馬和百事可樂獲得成功之后,,很是注意研究顧客生命中后期,一方面要跟隨主體顧客的成長而變化,,另一方面采用副品牌或多產品的方式,,來發(fā)展不斷出現的新生代市場。奔馳和可口可樂遭受阻擊,,但很快從中獲得成長,,轉而也圍繞顧客生命周期來架構產品線布局和整體營銷策略。 圍繞顧客生命周期的競爭,,值得企業(yè)思考,。一般而言,在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格局中,,企業(yè)都有明確的顧客定位,很清楚自己是為誰提供何種服務的,。但問題是當企業(yè)最初定位的顧客在不斷成長時,,企業(yè)必須做出選擇:或者跟隨主體顧客一起成長,圍繞他們的價值觀,、生活方式和需求等方面的變化而改進自己的營銷策略,;或者圍繞成長起來的新生代去制定策略,但要注意這個群體與企業(yè)原來定位的群體,,很可能在價值觀與生活方式上迥然不同,,因此需求也不同;或者采用分品牌策略,,分別定位于不同群體,,阻止競爭對手的進入,,就像中國移動,圍繞主體顧客不斷完善全球通品牌,,圍繞新生代發(fā)展動感地帶品牌,。 現實中常常看到的現象,,是企業(yè)采用刻舟求劍的方式,,既沒有跟隨主體顧客一起成長,也沒有圍繞新生代調整策略,。例如在男裝領域,,20世紀80年代末、90年代初期,,以雅戈爾,、杉杉為首的浙派服裝,為“60后”的年輕群體提供西裝,,獲得極大成功,。但隨著“60后”逐漸成熟、成功,,浙派服裝企業(yè)并沒有跟隨這個主體顧客群去做出改變,,導致顧客被其他品牌分流;同時,,他們也沒有研究新一代的“70后”的年輕人,,這群在20歲左右的年輕人受港臺流行文化的影響而喜歡休閑裝。早年浙派服裝企業(yè)的沒落大抵如此,。其后,,利郎、七匹狼等閩派服裝企業(yè)快速成長,,恰恰是順應了“70后”的年輕人的生活方式,,他們也風風光光地發(fā)展了十年,但仍然沒能避免浙派服裝企業(yè)的失誤,。閩派服裝企業(yè)也忽視了主體顧客的成長,,當“70后”步入中年后,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發(fā)生了很大變化,,閩派服裝必須改變品牌內涵和產品形式等營銷策略,,才能繼續(xù)獲得這個顧客群的青睞。同時,,新生代的“80后”,,在20歲左右的年紀,與十年前的“70后”完全不同,他們更張揚,、奔放,、個性十足。閩派服裝企業(yè)在這種變局中也錯失機會,,給了杰克瓊斯,、馬克華菲等廣派服裝成長空間,這些企業(yè)跟隨“80后”的成長而獲得快速發(fā)展,,同時讓更多品牌把“70后”的主體顧客群分流走,,以致成長速度受限。 以顧客為中心,,不僅是靜態(tài)地研究顧客需求,,還包括動態(tài)地觀察顧客生命周期。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耐克,、可口可樂這樣的企業(yè),,它們經常就產品形式、品牌內涵或傳播方式等做出調整,,其實都是基于對顧客生命周期的判斷,。最近,我們看到康師傅的類似變化,�,?祹煾导t燒牛肉面已經成功了10余年,當年的主體顧客群年齡逐漸增大,,慢慢不再是方便面的核心顧客了,;而“80后”、“90后”的年輕人,,顯然不知道“就是那個味”(過去圍繞主體顧客的傳播方案)是什么意思,,他們也不喜歡這種表達方式。對康師傅而言,,必須研究這個新生代,,圍繞著他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做出調整,否則紅燒牛肉面很可能變成古董,。讓我們尊敬的是,,康師傅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,并開始做出調整,。 編輯:王玉[email protected] 更多資訊請關注銷售與市場微信公眾號。 ![]() 責任編輯: 趙艷麗 責任校對: 肖亞超 審核:徐昊晨 免責聲明: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第三方平臺,,不代表本網觀點,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! |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站
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5-5-5 01:46 , Processed in 0.048947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