忽然聽說一位做酒水的供應商在四處詢問:到哪里能弄到以前普爾斯馬特的會員顧客檔案呢,? 盡管普爾斯馬特(中國)不算是一家好的零售商,,但不能說它開發(fā)的十幾萬會員不是好的顧客,。在某些地區(qū),,其會員卡曾被視為“有身份”的象征,。 擁有顧客檔案,,不只能團結一批忠誠客戶,,它還可以幫零售商省錢,,甚至賺錢,。 分類,是一種趨勢 整個商品的分銷渠道都處于越來越有針對性的優(yōu)化選擇當中,。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,,供給過剩的家電和快速消費品領域,制造商開始拋棄以前的大流通模式,,轉(zhuǎn)而對代理/經(jīng)銷商進行初步分類(比如分國有還是民營),,并選擇其中最優(yōu)秀者進行合作。 隨著零售門店日漸增多,,制造商也開始分類選擇零售商(終端),。最初它們把零售商分為ABC三類,今后,,他們還會進一步細分,,把A類零售商分為A-A,、A-B、A-C…… 同時,,優(yōu)秀的制造商也在對最終消費者進行分類,,并采用地方電視臺、分眾媒體以及網(wǎng)絡(尤其是志同道合者建立的網(wǎng)站,、論壇)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推廣,,一心提高對零售商的談判地位。 如果零售商仍然不仔細分析并牢牢抓住顧客,,就會失去供應鏈上的優(yōu)勢,。當你沒有制造商那么貼近顧客時,你只有屈從于供應商的擺布:不進我的貨,,你的銷量就上不去,。 平均用力不合理 當然,針對細分需求的銷量,,它增長勢頭并非想象的那么快,,但目前制造商對渠道分類依然能降低成本。他們不用什么樣的終端都去插一腳,。這樣覆蓋率雖然稍微低些,,但利潤反而可能更高,因為通道費,、談判投入等成本降低了,。 那么零售商在顧客分類下,能獲得成本方面的好處嗎,?答案是肯定的,。 我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:以往零售商做促銷,其潛在的促銷對象是本店所有顧客,,于是促銷設計,、折讓、促銷信息推廣,、銷售分成等方面的投入,,是平均分配到所有顧客身上的。這合理嗎,?顯然不合理,。 上表給我們展示了如下信息: 1.這個零售商一周內(nèi)發(fā)行一次插頁DM,每次分發(fā)50000份(0.08美元一份),,總耗資4000美元,。 2.由于只來了10000名顧客,假設他們都收到了DM,,那該零售商也浪費了40000份DM,,即浪費3200美元,,一年是166400美元。 3.低消費顧客(錫類顧客)的利潤率更低,,零售商花費了銷售額的2%去告知或取悅這些顧客(568/26000),而對金類顧客發(fā)廣告,,僅僅花費了銷售額的0.1%(25.60/20000),。 比較結果非常明顯:金類顧客所貢獻的銷售額僅僅比錫類顧客低了23.1%,但他們貢獻的毛利率卻提升了63.8%,,實際毛利額也提升了25.2%,。 如果你是這個零售商,下次還會把DM毫無目的地撒向所有顧客嗎,? 你可能會說:現(xiàn)在的金類顧客下次可能就變成錫類顧客,。但幾個星期監(jiān)測下來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金類顧客的群體數(shù)量變化幅度并不大—如果數(shù)量趨增,,那說明你的定位準確,,找到了利基;如果數(shù)量趨降,那么說明你的營銷策略大有問題,,把投入都花到了不該花的人身上,,比如那些專挑低價品的顧客上。 找到金類顧客 最好的辦法是讓顧客填寫資料,,并給他們一張帶磁條的卡,。他們付賬刷卡時自然就留下了其購物信息和個人信息。 在2005年下半年,,家樂福的門店開始請顧客填寫資料檔案,,但并不發(fā)卡,只是用于投放DM(最近家樂福中國網(wǎng)站開始招收會員了),。如果沒有系統(tǒng)支持,,先做到這一步也可以,至少可以提高DM的投放精度,,甚至可以針對不同遠近,、不同收入的顧客投放不同的DM。 以往,,零售商在不該投放的人群中浪費了大量的DM,。有些顧客,你不告訴他有特價,,他也會天天來看看有沒有什么促銷品可以搶,;有些消費能力很強的顧客,希望看到促銷活動再來購買,,但他卻沒有等到DM,。 掙脫品類管理的束縛 顧客分類管理后,,你就能準確地判斷:某一類顧客更喜歡什么樣的商品?他們是不是該商品的目標顧客,?他們對該商品做何評價,? 例如,A品牌和B品牌,,各有一堆規(guī)格不等的產(chǎn)品,,各有自己認定的目標顧客,如果二者銷量不一樣,,到底是哪一類顧客更看重A,?哪一種組合帶給該品牌的利潤更高?這些信息零售商都可以知道,。 供應商需要的正是這個,。因為大部分制造商的所謂產(chǎn)品(品牌)管理以及品質(zhì)(質(zhì)量)管理,都與顧客需求是割裂的,。但為了掩蓋這種對顧客需求的無知,,制造商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來奪取終端零售商的陳列空間。我是射不準,,但架不住靶子大�,。� 制造商(經(jīng)銷商)驅(qū)動的品類管理就是這些辦法中的一個,。他們依靠大量的促銷和價格運作,,可能還兼有商品品質(zhì)的降低,給零售商帶來大量的錫類顧客,,并以此要求更多貨架和堆頭—銷量漲了嘛,! 他們的銷量是漲了,可為了這點增量,,他們占用了多大的排面,? 當零售商開始驅(qū)動自己的品類管理,其實是在奪回控制售賣空間的權力,,并補回利潤,。但只有那些進行顧客分類,并采取細分策略的零售商,,才能繼續(xù)給收取通道費用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,。這就像分眾傳媒因為針對高收入人群做廣告而發(fā)展迅速一樣。 假設你手上有一個名錄,,上面有所有高收入,、常消費顧客的信息,并號稱要專門針對他們做DM—你完全可以收取更高的費用,,而且還有人搶著出,。 我們把這稱為“客類管理”及其時代,。(文章編號:0214,歡迎對文章評分并獲得中獎機會)
更多資訊請關注銷售與市場微信公眾號,。
銷售與市場網(wǎng) sysyfmy.com(作者: 朱長纓)
責任編輯: 趙艷麗
責任校對: 肖亞超
審核:徐昊晨
免責聲明:本網(wǎng)部分文章來源于第三方平臺,,不代表本網(wǎng)觀點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,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