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年的全國“兩會”上,,首次出現(xiàn)有關農村電子商務的提案,,并引發(fā)了代表委員的熱議,。全國人大代表、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振濂更是將電子商務看做讓農民實現(xiàn)就地城鎮(zhèn)化的良方,。 來自淘寶網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,從2010年到2012年淘寶網(含天貓)農產品交易額增長了四倍。在迅速發(fā)展的同時,,農村電子商務面臨著哪些問題,?農民、電商和政府作為農村電子商務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,,應該為其發(fā)展做些什么,?如何才能讓電子商務在農村大有可為? 農民:操作手 “說實話,,北京,、杭州這些大城市我都去過,在人家那里打工,,外面的世界好是好,,但是回到農村也不一定就沒有出路”。淘寶店銷售大山竹林土雞蛋的華仔向記者坦言,。在記者接觸到的從事農產品線上銷售的農民,,幾乎都與華仔有同樣的感受。 記者了解到,,華仔的網店在一年間已達到了五鉆級別,,寶貝與描述相符度有4.8分,比同行業(yè)平均水平高出12.33%,。 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甘肅隴南市徽縣吳先生,,也在淘寶上有家店,,但他的店明顯沒有華仔經營得好。開店快四年卻只有四鉆,,而且從產品的寶貝詳情上來看,,無論從圖片數(shù)量還是描述上均不夠全面,“我希望誰能教教我怎么把頁面弄得更好看,,這不像我在菜市場賣東西,,在網上賣還真得學點知識才行”。 突破文化素質瓶頸 事實上,,像吳先生這樣希望突破文化素質瓶頸的農村電子商務從業(yè)者不乏少數(shù),,或者說在農村因為文化程度問題影響其致富的農民有很多。 對此,,陳振濂就明確向記者表示,,“農民在從事電子商務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瓶頸,比如說他的文化程度,,他對電子商務熟悉的程度,、技術操作的程度”,這些技能是層層遞進并且需要全面掌握的,,是農民利用電子商務致富的敲門磚,。 這一點在阿里巴巴研究院發(fā)布的2012年農產品電子商務白皮書中也被提及到,阿里巴巴指出農民的管理能力和學習條件亟待提升,。目前農產品網商大多是以家庭或個人為主的形態(tài),,店鋪等級偏低,經營管理能力不足,,學習條件嚴重缺乏,。建議國家、社會組織大規(guī)模的農民電子商務免費技術培訓活動,,加快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(fā)展,。 “除了要提高農民獲取網絡信息的能力,我認為他要對自己的誠信有一個很明確的把握”,,陳振濂進一步指出,。 在這方面,吳先生也有自己的體會,,“之前在市場賣山貨的時候,,即使是東西質量有問題,很多時候賣完了買家沒法退貨,,因為找不到賣主了,。但是在網上就不一樣了,有信用度,貨的質量有問題,,買主可以打低分、打中差評,,這跟之前很不一樣”,。 其實,作為電商的賣家,,吳先生也有難言之隱,,由于線上銷售需要的量比較大,他大部分山貨都是收購來的,,自己家產的占少數(shù),,這就造成了品質偏差,用他自己的話來說,,“像核桃這東西,,我總不能每個剝開皮檢查啊”,在這種情況下,,出現(xiàn)質量問題,,農民有時也是受害者。 打造農民+公司+網絡模式 在這一問題的解決上,,全國人大代表,、廣元市青川縣川珍實業(yè)董事長左萬軍的故事可以作為借鑒。左萬軍向記者介紹,,“對于買不起種子的老百姓,,我們把種子贈送給他,由老百姓發(fā)展,,老百姓發(fā)展出來的產品由我們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銷售,,我們將電子商務平臺銷售產品的1/3利潤拿出來解決區(qū)里老百姓子女上學難的問題”。 以上這種模式其實就是農民+公司+網絡模式,。陳振濂認為,,現(xiàn)階段這樣的組合應該是一個比較合理的模式,農戶要進入農村電子商務,,絕大部分的情況是要先組建一個團隊,、一個公司。他進一步解釋,,“一個農民,,他作為個體的議價能力和市場完全不對等,只有先把規(guī)模做大,,代表一個團隊議價才有優(yōu)勢,。另外,這種模式還有一個好處是能保障誠信,比如豬肉瘦肉精問題,,沒有公司,,檢疫隊需要點對點地跑去檢查,反之公司旗下的所有農戶按照標準化生產,,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質量”,。 據(jù)了解,吳先生所在的徽縣,,全縣人口22萬,,但是只有五六個做農村電子商務的,當記者建議其抱團發(fā)展時,,他無奈地說,,“一方面是資金問題,還有就是人心不齊,,沒有人牽頭來做這件事,,我們農民對開公司的事不懂啊”。 其實,,目前在農村電子商務發(fā)展萌芽期,,農民+公司的模式并不要求是固定的模式。陳振濂解釋稱,,所謂公司的形式以及農戶和公司的關沒有硬性的模板,,“你是委托加工可以,你是從散戶里面收集上來的東西,,貼牌銷售也可以,,我覺得在現(xiàn)階段,剛剛開始農村電子商務的時候,,不必去強行規(guī)定,,必須得是哪種模式,目的就是能夠使它集約化,、標準化生產,,以中國現(xiàn)在農民的積累和素養(yǎng),散戶生產的話沒辦法讓他的每一個產品都符合標準”,。他如是說,。 電商:搭臺者 可以看到,目前的農村電子商務正在以點帶面的態(tài)勢發(fā)展,,毋庸置疑的是電商是不可或缺的參與者,。作為國內最大的電商平臺,同時也是農民首選的銷售渠道,,阿里巴巴在推進農村電商發(fā)展過程中做了很多嘗試,,阿里巴巴B2B公司設有專門的農業(yè)類目來管理農產品的批發(fā)和國際詢盤;淘寶網食品類目組建了特色中國項目;另外,,去年3月,,淘寶網成立了新農業(yè)發(fā)展部。 為了保證能有特色的農產品,,阿里巴巴從去年5月到今年1月總共開了5個特色館,。 據(jù)阿里巴巴集團測算,今年阿里各平臺農產品銷售額將達到500億元,,明年有望邁上1000億元臺階,這相當于2008年淘寶全網交易額,。
更多資訊請關注銷售與市場微信公眾號,。 ![]() 責任編輯: 趙艷麗 責任校對: 肖亞超 審核:徐昊晨 免責聲明: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第三方平臺,不代表本網觀點,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,! |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站
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5-4-20 21:00 , Processed in 0.040501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