片段一 R—閱讀原文片段《如何說孩子才會聽,,怎么聽孩子才肯說》,p5 問題的癥結(jié)所在:我們做父母的通常不承認并接受孩子的感受,。 舉例來說,, 以下不都是我們常對孩子說的話嗎? “你不可能真的那么想,�,!� “你是在故意說反話,你一定是累了,�,!� “那么一點小事兒,值得這么傷心嗎,?” 長期否認孩子的感受,,會使孩子感到困惑與憤怒,也會讓他們變得不體會自己的感受,,不相信自己的感受,。 還記得剛上完研討班時我心里在想:“也許別的家長這樣對待自己的孩子,
我可沒這個問題,�,!钡髞砦议_始留意了。下面這些對話是一天之內(nèi)在我自己家中發(fā)生的: 孩子:媽媽,,我累了,。 我:你剛剛睡過覺,不可能累,。 孩子:(更大聲地)但我累了,。 我:你不是累,你只是還有點兒沒睡醒,。起來穿上衣服吧,。 孩子:(大嚎起來)不要,我累了,。 I—拆解指要 從某種程度上說,,小學一直到大學,其實是很美好的時間——因為有考試,。 考試一方面是壓力,,但另一方面也提供一個標準,會清楚地給我們反饋,,告訴我們哪里有問題,。然后,,我們要做的事情就是想辦法彌補和解決。 離開學校進入社會之后,,情況就不一樣了——再沒有明確的標準讓我們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的問題,。這本來也沒什么,但人類還有一個天性:最恨承認自己有問題,。 于是,,有人工作不如意,你問他什么原因,,他說公司有問題,、客戶有問題、領(lǐng)導有問題,、市場環(huán)境今非昔比,,哦,自己當然說不上完美,,但主要是外在的問題,。 于是,有人婚姻不幸福,,你問她什么原因,,她說老公有問題、婆婆有問題,、房價有問題,、客觀情況不如人意,哦,,自己可能多少也有做得不夠的地方,,但主要是他們的問題。 于是,,成功的人各有各的精彩,,失敗的人卻總是相似的——他們沒辦法意識到自己的問題。 正如解決問題的前提是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,改變的第一步也是意識到自己有問題,。任何技能在幫助你成為更好的人之前,都要你先發(fā)現(xiàn)自己是個不夠好的人,。 具體到溝通、到傾聽能力上,,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做得還不錯呢,!在特定的方向上留意之后,才能發(fā)現(xiàn)自己確實有問題,。 在這個片段中,,需要你留意的特定方向就是:在你的生活和工作中,,當有人帶著情緒跟你溝通(無論這個人是孩子、伴侶,、朋友,、同事還是老板,無論他的情緒與你有沒有關(guān)系),,你有沒有做到讓他感受到你承認并接納他的情緒了,? A—拆為己用 請像作者一樣,留意自己生活中類似的場景——不僅是面對孩子,,也包括其他有情緒的人——觀察一下自己是如何與這些人交流的,。 暫時不必反思應該怎樣做(后面的片段會拆解),只要盡量忠實地記錄對話就行,。 A—拆為己用案例示范 16歲的學生A在周記里寫道:我時時刻刻感到一種痛苦,,這痛苦令我窒息。 語文老師讀過之后,,在課堂上對大家說:你們這些孩子,,生活這么幸福,從小什么苦也沒吃過,,怎么一天到晚無病呻吟說自己痛苦,?! 片段二 R—閱讀原文片段《如何說孩子才會聽,,怎么聽孩子才肯說》,,p11 當我感到傷心或受到傷害時,我最不想聽的就是建議,、大道理,、心理分析或別人的看法,那種談話只會讓我感覺更糟,。憐憫只會使我感到自己可憐,,追問只會使我為自己辯護,而最令人氣憤的是聽到說我不應該有這種感覺,。所以,,對于上述各種說話方式,我的第一反應就是:“算了吧,!還有什么好談的,?” 但是,如果有人真正在聆聽,,如果有人認同我內(nèi)心的傷痛并給我一個機會來聊一聊我的困擾,,那么我會感到我的傷痛在減輕,我的困惑在消除,我會更有能力面對我的感受和問題,。 然而,,這種富有同情心的話語并不是與生俱來的。對大多數(shù)人來說,,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,,我們的感受通常都是遭到否定的。所以,,我們必須通過不斷學習與練習,,熟練地掌握這一接納性的新語言。 1.全神貫注地聽孩子說話,。 2.用“噢”,、“嗯”、“我知道了”等來認同孩子的感受,。 3.把孩子的感受用適當?shù)脑~表達出來,。 4.借助想象滿足孩子的愿望。 I—拆解指要 人有情緒時都像孩子,。所以,,所有這些對孩子和對成年人一樣適用。 在這里,,最重要的不是知道“要怎樣做”,,而是知道“不要怎樣做”。因為幾乎大部分人都是這樣——面對有情緒的人卻沒有很好地做到主動傾聽的時候,,不僅渾然不覺自己做得不妥,,甚至還覺得自己很善解人意呢。 面對情緒,,糟糕的回應方式有7種,。舉例而言,劉拉拉發(fā)現(xiàn)前老板在背后說她壞話,,非常氣憤,,在電話中跟我表達。而我可能會做出以下7種糟糕的回應: 1. 提供建議,�,!澳悴灰话阋娮R,或者,,給他寫一封郵件吧,,客觀地說一下這事情�,!� 2. 講大道理,�,!扒逭咦郧澹^好自己的日子就夠了,。” 3. 心理分析,�,!澳憧赡苁沁^于在乎別人對你的評價了�,!� 4. 他人立場,。“其實他這樣評價你,,也不是不能理解,,畢竟你的離職讓那個項目延期了三個多月�,!� 5. 過度憐憫,。“他怎么能這么陰損呢,,碰上這樣的人真倒霉,。” 6. 不當追問,�,!八f什么了?跟誰說的,?你怎么知道的,?那個人為什么跟你轉(zhuǎn)述這些?” 7. 否定情緒,�,!安灰鷼饫玻@種人生氣不值得,!” 有沒有在其中發(fā)現(xiàn)你熟悉的回應模式,?或者,有沒有覺得你想為其中某種模式辯護——“我覺得這樣挺好�,�,?” 那么,應該怎么做呢,?原文片段提供了清晰的建議,,前兩條不用解釋,后兩條給一下案例就明白了: 1.全神貫注,。 2.簡要回應,。 3.意譯后重述,。“所以你覺得生氣,,又沒辦法找他去對質(zhì),。” 4.借助幻想,�,!耙钱敃r有人站出來幫你說話就好了�,!�
更多資訊請關(guān)注銷售與市場微信公眾號,。 ![]() 責任編輯: 趙艷麗 責任校對: 肖亞超 審核:徐昊晨 免責聲明:本網(wǎng)部分文章來源于第三方平臺,不代表本網(wǎng)觀點,,如有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,! |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(wǎng)站
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5-4-20 20:08 , Processed in 0.042679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(wǎng)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