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作者不是余華,,而是慕容雪村甚至李承鵬,。那么我會有更好的評價。但這是余華,。我對余華的期待要超出這個水平很多,。
書里延續(xù)余華風格的似乎只有一大堆的死亡,其實也變了,。只能在偶爾的長段敘事里看到一點點余華的影子,。我記得好像余華說過的,描寫死亡是一個作家的軟弱的體現,,這個故事里不算是軟弱,,這里講的是一大堆死亡后的靈魂的回憶故事,死亡的概念被虛化了,。 書里寫了七天,,在每一天都講述了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,但這些故事并沒有關聯起來,,這就讓這本小說幾乎成了一個短篇小說集,,如果說有什么關聯的話,就是它們所敘述的情感都是關于絕望,。他們都是這個社會的弱勢群體,,從各個角度走向絕望,。走向最后的“死無葬身之地”。余華之前的任何一個小說從來沒寫這么碎過,,其他的書里講的是一個人一生的故事或者某個年齡的故事,,那些故事里有著連續(xù)的情感,一點點來漸入佳境,,一點點蒼老和絕望,,情緒是深沉的感傷。到了這里卻多是充滿了短暫而猛烈的情緒,,是通過一個又一個小悲劇來表達的,,被貧窮逼死的女人,被不公正逼死的男人,,敘述手法的改變我認為是改變得很糟糕,。變得膚淺多了,也刻意多了,。
敘述風格的改變我認為是某種程度上迎合市場,。這本書毫無疑問會賣不少出去,從初中生到大學教授都會是讀者,,他們將收獲差不多的情緒感染,。就像《三言二拍》一樣。我們不能指望一個偉大的作家?guī)砭裆系奶嵘�,,但至少應該帶來一些新的東西和更深層次的感受。余華帶來的東西,,我們在這些年的微博上的各種慘痛的故事里,,在形形色色敘述苦難的網文里都感受過了。類似的情緒的沖擊,,我們也在慕容雪村早幾年前的《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》里還有眾多類似的網文里看到了,。因為這種情緒沖擊其實是極端的并非人的本質的,所以我們可以說金庸,、瓊瑤,、安妮寶貝、郭敬明是優(yōu)秀的小說家作家,,但不會說是他們是偉大的文學家,。印刷體所能成就的東西是該高出于此的,就像余華的《十八歲出門遠行》以及《在細雨中呼喊》,,那種浸透在文字里的細膩是要把人溶化進去的,,是用的并不極端的東西,輕易就喚起我們的共同經歷和隱藏起來的深沉情緒的,,而不是用的極端事件比如特別的貧窮和不公正,。
余華在故事里還加入了很多都市劇里的俗套情節(jié),,比如和李青戀愛那一章,表白是從“我覺得你是一個孤獨的人”這樣的搭訕開始,,還有戀愛后如何忍受同事的嘲笑,,老婆如何就跟著別人走了,這些敘述格外的電視劇化,。不過如果這本書是電影劇本,,我想可以拍出來一部不錯的電影。 更多資訊請關注銷售與市場微信公眾號,。 責任編輯: 趙艷麗 責任校對: 肖亞超 審核:徐昊晨 免責聲明: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第三方平臺,不代表本網觀點,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,! |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站 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4-12-26 08:53 , Processed in 0.035281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