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個韓都選款師通常的成長歷程是這樣的: 一個選款師(大部分是設計專業(yè)畢業(yè)的大學生)剛來的時候,會帶來很多他自己的想法,,卻不知道韓都的客戶到底是什么樣子的,,需要什么樣的。因此,,每個新人有3~4個月的適應期,,一般會灌輸他“你要把自己當成消費者”“你要想象消費者他想要的是什么?”“來到韓都之后他所需求的是什么樣的東西”,。 “他前期的選款,,都帶著很濃重的自己的色彩。一般到了半年左右,,公司才允許他去試做,,但是這個量可能是很少的。經(jīng)過市場的驗證,,他會了解自己哪方面欠缺了,到這個階段的時候,,他就擺正自己的位置,,然后更深入地了解店鋪的需求,然后做符合店鋪風格的一些產(chǎn)品,。這之后,,他才會慢慢走上正路�,!� 在韓都,,干“選款師”這個崗位的有500多號人,天天在韓國網(wǎng)站上趴著,,大有掃蕩的意味,,這就是趙迎光一直提起的“人海戰(zhàn)術(shù)”。 “人家設計師才二三十個人,,我們?yōu)槭裁匆脦装偃藖碜鲞@個事情,?因為我們要保證同樣一款衣服背后,我們可能看過幾十款,、上百款,。多了,質(zhì)就不一樣�,!� 款多量少,,誰給你做? “款多量少”,,聽上去不錯,,但在規(guī)模經(jīng)濟的條件下,生產(chǎn)不夠一定量,,怎么降低生產(chǎn)成本,,性價比從何談起?更重要的是,,工廠根本不帶你玩呀,! 2009年4月,已經(jīng)做了一年韓國代購的韓都,,積累了一些賣得不錯的款,,于是決定開始找代工廠自己生產(chǎn)。從那個時候開始,,直到2010年4月一整年的時間,,被趙迎光形容成一段極其黑暗的日子。 “因為當初整個銷售量很小,,別說300家,,一般我們都是希望100家左右供應生產(chǎn),只能通過阿里巴巴找那些南方很小的工廠,。當時沒什么知名度,,人家根本不接你的訂單,求爺爺告奶奶很辛苦地下各種小訂單,。小工廠,、作坊不存在檢驗不合格還退貨的問題,你得先把錢給我,,我生產(chǎn)出來再給你貨,,你愛要不要。所以那時品質(zhì)很差,,交貨期也沒準,,本來說20天生產(chǎn)出來,拖你一個月很正常,,價格還不便宜,。”趙迎光說,,“我們也知道品質(zhì)是品牌的生命線,,但當時也沒有辦法,。” 后來慢慢做大,,對行業(yè)慢慢熟悉,,韓都才開始調(diào)整供應鏈。 第一是選工廠,。 有一個服裝企業(yè)的老板聽說韓都的下單量都在六七百件,,多的也才一千多件,很是驚訝,,怎么會有這么小的量呢,?傳統(tǒng)服裝,最少也要一千多件,。 首先,,是匹配的工廠。不要大廠,,小廠就好,,門當戶對,更重視韓都的訂單,。 “找一個幾千人的大廠,,你這么一個小單子放進去,他才不伺候你,,反而不如找那些適合你的,。比如說你從二三十人的縫紉工開始,總共就五六十個人,,全做你的訂單,,你怎么說他怎么做,你要求提高他就給你提高,,這樣的工廠不是更好嗎?”生產(chǎn)部主管梭織的徐總說,。 其次,,盡量不要包廠。 韓都現(xiàn)在140個供應商當中,,只有20家是全做韓都的單子,,剩下的工廠中,每家只有幾條線為韓都服務,,占用其一半左右的生產(chǎn)線即可,。在加急比如旺季的時候,工廠再照顧一下,,其他線也來趕韓都下的單子,。 最后,,一些貿(mào)易工廠“打補丁”,靈活處理一些單子,。 這些都構(gòu)成了供應鏈中“柔性”的一部分,,可伸可縮,知根知底,。 幾百件訂單的成本,,比上萬件的訂單要貴上不少,怎么辦,? 涼拌,。 小批量訂單的成本確實高,但是對韓都不構(gòu)成壓力,。別忘了,,韓都是個網(wǎng)店,沒有傳統(tǒng)的渠道成本,,完全能消化這多出來的一塊支出,。 第二是重組供應鏈。 原來韓都的供應鏈條是線形——韓都對接工廠,,現(xiàn)在提煉成三角形——三個點分別是韓都,、工廠、面料供應商,。 為什么要加進面料商,? 因為“款多”,面料就千差萬別,,但是又“量少”,,才生產(chǎn)幾百件,工廠只能到庫存面料市場去找,。庫存面料有可能存放了一兩年,、兩三年,這種面料縫制出來的時候感覺還不錯,,但是洗一次,,衣服就瀉了,客戶體驗很不好,。 因此,,韓都穩(wěn)住陣腳之后,立即就開始解決面料問題,。 供應鏈重組后,,一個單品的上架可以簡單總結(jié)為:產(chǎn)品部從韓國選款,交給產(chǎn)品企劃部分析面料,,產(chǎn)品企劃部再與產(chǎn)品部確定面料,,雙方確定之后交給生產(chǎn)部,,這個過程1~2天完成。 在生產(chǎn)部拿到單品之后,,寄到工廠(1天),,向工廠下單。同時,,他們也向面料供應商下單,,工廠去韓都指定的面料供應商那找到所需面料(1天),當晚打版完成,,第二天縫好同時往回寄(1~2天收到),。“5天就可以從廣東回來,�,!毙炜傉f。 這樣,,韓都實現(xiàn)了從源頭控制面料的品質(zhì),。這個流程下來,從選到款到上架銷售,,也不過12~15天,。 這樣的供應鏈重組,韓都不怎么增加成本,,就大幅度地提高產(chǎn)品的面料水平,,這將極大地改善客戶的體驗。 當然,,面料環(huán)節(jié)要控制好,,相當復雜�,!拔覀冞@一季要做的時候,,產(chǎn)品企劃部首先把這一季要用的一些主面料告訴我,比如說雪紡的,、珍珠雪紡的,、亂麻的、卡其布,。其次是顏色,。黑色的,、白色的,、米色的、藍色的,、綠色的,、紫色的,,選8到9個色系,每一個色系里面偏紅一點的,、偏黃一點的,,又分一些具體的顏色來。8個色系可能要達到50多個顏色,,常規(guī)的你還要分出來,,常規(guī)色系和流行色系也要分出來�,!毙炜傉f,。 這么多這么雜,怎么處理,? 徐總進一步解釋這其中操作的技巧,,“面料供應商,我會找小的貿(mào)易公司,,它靈活,。如果只找一個面料廠,它擅長于做雪紡,,就不可能擅長做其他品種,。但是我找一個面料貿(mào)易公司,你要什么,,它就到市場上給你找什么,。” 現(xiàn)在,,韓都甚至有了一個自己的面料庫,,與產(chǎn)品部同一個辦公區(qū)。面料庫跟一些南方的大型面料工廠同步,,選款師(產(chǎn)品部)在定款的時候,,會參考這些面料,盡可能選這其中的面料,。這將進一步降低成本,,穩(wěn)定品質(zhì)。 品質(zhì)的提升,,加之原有的價格優(yōu)勢,,帶來最直觀的效果是,韓都的二次購買率從此前的9%~10%上升到如今的30%,,雖然成本其實沒有上升多少,。 幾萬款衣服怎么控制庫存? 庫存是服裝業(yè)的魔鬼,! 韓都“款多量少”的初衷,,就是為了避免庫存風險,。但是隨著款式越來越多,盡管每一款下單量并不大,,但是如果管理不善,,加總的庫存也將非常驚人!這個難題在多品類多SKU的企業(yè)里,,不論是制造商,、經(jīng)銷商還是零售商,屢見不鮮,。 從頂層設計上看,,韓都對下單這件事是很保守的,他們擔心庫存多于擔心缺貨,。因為缺貨還可以補(返單一次15~20天),,但是一旦產(chǎn)生庫存,就被動了,。 即使這樣,,95%的售罄率也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,因為款式太多了,。 怎么將售罄率做到95%,? 韓都摸索的方向是“單品全程運營體系”。單品全程運營的核心是考量每一款貨,,而不是一批貨,。而產(chǎn)品小組是這個單品全程運營體系的核心。 比如女裝小組就有140個,,一天上新才五六十款的,,平均一個組兩天才一款,這個壓力并不大,,因此每個小組就有足夠的精力對某一個單品全程監(jiān)督與管理,。 管到每一個單品有什么好處? 趙迎光解釋道:服裝業(yè)的傳統(tǒng)做法,,是以盤貨的概念來說事的,,比如夏天是一盤貨,秋天是一盤貨,。這一盤貨里,,我季初賣了多少,季中賣了多少,,到了季末清倉的時候,,這一盤貨我怎么清?由于不是用一款來考慮這個問題,只能囫圇吞棗不分青紅皂白地一起處理了,。一旦季初和季末賣得不太好,有大量庫存,,到了季末只好瘋狂打折,。實際上,這種季末瘋狂打折有很多無謂的損失,。 “如果你提前打折呢,?比如季中?你到季末打四折,,人家也不買,,因為季節(jié)過了,沒有用了,。但是你在季中的時候打六折,,就有人會買,客戶有需求,,價格也不貴,。” 韓都正在做的就是這件事,。通常一款新品上線,,在旺季到來前一個半月或者兩個月。這一個多月的時間,,就能得出一款產(chǎn)品的市場數(shù)據(jù),。也就是說,在產(chǎn)品真正進入旺季之前,,就基本能得出,,這款產(chǎn)品是否好賣。覺得不好賣的,,旺季就開始打折了,。 更多資訊請關(guān)注銷售與市場微信公眾號,。 ![]() 責任編輯: 趙艷麗 責任校對: 肖亞超 審核:徐昊晨 免責聲明:本網(wǎng)部分文章來源于第三方平臺,,不代表本網(wǎng)觀點,如有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,! |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(wǎng)站
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5-4-21 10:33 , Processed in 0.040578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(wǎng)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