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是蛇年,,而人生就像蛇蛻去舊皮一樣,總把新桃換舊符,,不斷地否定,,不斷地更新,,不斷地波折,,不斷地成長。 我的2013年,常常游離于農資營銷之外,,究其原因有三:一是做農資營銷快13年了,,有些疲憊,需要休養(yǎng)生息,;二是覺得農資圈子很小,,農資市場如同一眼小井,需要經常跳出小井之外看世界,;三是需要在思想上“蛻皮”,,需要反思自己的農資營銷生涯。
1,、中國農藥市場,,大約只有500億元左右 2013年10月份,我看到新聞說,,美國市場調查公司GFK估測,,中國植保市場(終端農民)容量大約892億元。這使我想起,,在2007年初,,曾在無聊之時,我做過一次私下統(tǒng)計,,中國農藥市場,,按照廠家發(fā)貨量來統(tǒng)計,大約在460億元左右,。假若2013年農藥廠家發(fā)貨只有500億元的話,,則農藥批發(fā)及零售的毛利空間不到400億元。如此看來,,農藥市場及農藥圈子,,真的是很小,因為2013年萬科企業(yè)的房產銷售額是1709億元,。 2,、拋棄執(zhí)著的“農藥思維” 如果你的頭腦里只有“錘子意識”,那么你的眼中所見,,到處都是“釘子現(xiàn)象”,。依此類推,如果我的頭腦里只有“農藥意識”,,那么我的眼中所見,,到處都是“病蟲草害現(xiàn)象”。 可事實上,,2013年病蟲草害,,發(fā)生并不嚴重,,這讓很多農資企業(yè)很失望了。很多農資人并不真心地關注種地農民的種植收入增減狀況,,而是“避席畏聞農藥害,,賣藥只為稻粱謀”,部分人只是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,,“為賦新辭強說愁”,,片面地強調農藥的重要性,夸大農藥的作用和意義,,說到底,,這也是井蛙之見。拋棄頭腦里的“農藥意識”,,放下執(zhí)著,,清空成見,敞開胸懷,,不帶職業(yè)立場地看待三農,,我感覺更輕松更自由。
3,、糧食安全不能犧牲農民的利益 我現(xiàn)在很害怕聽到“糧食安全”之字眼,,好像糧食不安全應該向種地農民質詢問責似的。事實上,,沒有一個客觀標準來度量中國到底應該產多少糧食,,才算是真正安全的。2013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0193.5萬噸(已超過6億噸),,號稱“十連增”,。請問,農民豐收了嗎,?農戶高興了嗎,? 2013年,我發(fā)表幾則微博,,大意是:中國根本不存在“糧食不足”的糧食安全問題,,反而存在著農產品“全面過剩”之“過剩危機”,。 中國“糧食過剩”的幾大鐵證:1,、糧食過剩,導致糧價如此低廉,,大多數(shù)農民潛虧,、暗虧和明虧(種地農民根本不核算工資等機會成本);2,、糧食浪費嚴重,,13億人每年被浪費的食物,,足夠2億國人的口糧;3,、肥胖人群增加,,身體超重現(xiàn)象突出,;4,、其他農副產品(如蔬菜瓜果)等農戶,常因入不敷出,,因低價而自殺之新聞報道,,年年發(fā)生;5,、在種植農戶中,,從未出現(xiàn)過“百萬富翁”的真實案例。 有時候,,過多的糧食庫存將會導致“糧價”被壓抑得很低,,種植農戶可能再次飽受“低糧價”之痛。
4,、家庭農場,,是一種換湯不換藥的概念 2013年,“家庭農場”是一個很熱的流行詞匯,,讓失落者好像抓住了井邊的一根稻草,。事實上,我認為,,“家庭經營土地”,、“土地分散經營”、“農戶種地”與“家庭農場”等等,,實質是一回事,,這如同potato、洋芋,、馬鈴薯就是土豆一樣,,名字不同,叫法不同,,實質是同一類作物,。過去是家庭種地,現(xiàn)在還是家庭種地,,未來有可能還是家庭種地,。稱之為農民種地、家庭種地,、農場種地或公司種地,,外延也許稍有變化,,但內涵也許還是差不多的。因為,,現(xiàn)在即使是0元也能注冊“公司”(企業(yè)法人),,注冊資本沒有限制了。 因此,,家庭農場改變不了什么,!按照經濟學的假設,農民也是理性的經濟人,,個人如同一家微小企業(yè),,那么家庭當然也是“經濟實體”。農民種地也是要精打細算的,,農民還是天然的集約化高手和節(jié)約能手,。那些認為企業(yè)、公司和農場比個體農民更會種地的人,,基本都是外行居多,。因為農民和家庭就好像“無限責任公司”,只是沒有這個叫法而已,。 種植業(yè)是弱勢產業(yè),,是全面過剩的產業(yè),是低門檻的產業(yè),,是嚴重同質化的產業(yè),,故家庭農場前景并不明朗。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,,都是政治層面很熱火而經濟層面很低迷的,。 積極發(fā)展農業(yè)專業(yè)合作社,也許才是重中之重,�,!吧鐓^(qū)支持農業(yè)”,逐步在興起,,這是一個好現(xiàn)象,,值得關注。
5,、農產品市場安全,,關鍵在于分級分類和信用保證 中國的有機農業(yè)、生態(tài)農業(yè),、循環(huán)農業(yè),、可持續(xù)農業(yè)、自然農業(yè)及平衡農業(yè)在與化學農業(yè)的市場較量中,,一籌莫展,,最核心的原因在于農產品市場沒有“分級分類”制度及商業(yè)信用保證體系,。 不同的種植方法,其種植成本是完全不同的,。有趣的是,,備受爭論的轉基因農產品,卻并不愿意在市場上“公示身份”,,企圖以自然農業(yè)產品的面目來示人,,頗有企圖蒙混過關之嫌疑。 我認為,,農產品市場,,最關鍵的是要“分級分類”,,如分類為高檔,、中檔和低檔等農產品,以及有機食品類,、綠色食品類,、無公害食品類和化學農業(yè)食品類、轉基因食品等認證分類,,官府應該加大農產品分級分類的監(jiān)管力度,,做到優(yōu)質優(yōu)價,中質中價,,低質低價,。其他惠農措施,都是皮毛之末也,。政府干預農業(yè)越多,,腐敗就越嚴重,同時種植業(yè)就越發(fā)脫離自由市場化,,將再次導致農產品的全面過剩,。 農產品完全計劃化,依靠政府來干預調控,,歷史已證明是一場災難,,如1949~1978年的失敗教訓;但是,,讓農產品完全市場化,,依賴市場自由地調節(jié),也是不好的,,但總比完全依賴政府計劃調節(jié)要好得多,。因此,最好的措施也許是:2/3的市場調節(jié)+1/3的計劃補貼,,也許這樣的農產品市場,,可能才是最不壞的吧,。
6、展望,,農資市場難以整合 從整體上看,,農資市場將逐年呈萎縮下降趨勢,這是必然的,。中國農資市場,,已增長了30多年,現(xiàn)在處于逐步下降趨勢,,也是合情合理的,。從農產品市場來看,農產品也在整體上呈現(xiàn)過剩的態(tài)勢,。農產品過剩,,必然導致價格下降,種地農民純收入也在下降,,那么農資的投入積極性,,也必然下滑的。 由于各地的種植結構及病蟲草害的多元化,、復雜化和細分化,,導致農資市場也呈現(xiàn)多元化、復雜化和細分化,,因此,,夢想一統(tǒng)農資市場,也是不現(xiàn)實的,。 由于夫妻店,、父子店、兄弟店等基層零售店的長期存在,,他們只要維持與外出打工差不多的年收入,,就可以長期維持經營下去,甚至即使比外出打工收入低一點也無妨(因為離家近,、與親人在一起,,有個穩(wěn)定的店面,熟悉基層環(huán)境等“額外的”無形收入),,所以“整合”農資市場,,對他們影響很小的,甚至無多大的實質性影響,。企業(yè)種地,,與農戶種地相比,幾乎沒有成本優(yōu)勢,故在短期之內,,農村土地難以集中的,,也無法集中的,這與政治及制度無關的,,所以,,農資市場“整合”并非易事。 對于未來的農資市場:最好采取謹慎的保守策略,,不求大,,但求穩(wěn)定;不求賒銷,,但求現(xiàn)款,;不求擴張,但求扎實,;不求走量,,但求利潤,也許才是上策吧,。 (作者討論郵箱:[email protected]
) 更多資訊請關注銷售與市場微信公眾號,。 ![]() 責任編輯: 趙艷麗 責任校對: 肖亞超 審核:徐昊晨 免責聲明: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第三方平臺,,不代表本網觀點,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! |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站
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5-4-21 05:04 , Processed in 0.048231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