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兩個剛性成本,,互聯(lián)網公司燒對了嗎,? 我們以前做零售也好,,做商業(yè)也好,,有兩個成本是非常剛性的:一個叫物流成本,,一個叫營銷成本。 不管在營業(yè)額還是交易額中,,有一個比例是不能改變的,,比如我們原來毛利率在30%的時候,要爭取不能讓物流成本超過18%,。 為什么我提出這個呢,? 因為現(xiàn)在很多互聯(lián)網公司殺到傳統(tǒng)行業(yè)時,,對物流成本是不惜代價的。送過來的盒飯一盒15元,,背后8元是物流成本,,在營業(yè)額或交易成本的占比中超過50%,這還不包括人,,把一種服務送上門,,人也是變相的物流成本。 現(xiàn)在的互聯(lián)網公司認為物流成本這個原則不重要了,。這是不對的,,不可能的。15元的盒飯,,扣掉8元,,剩下7元,可想而知背后能吃什么東西,。物流成本是剛性的,,不管有沒有互聯(lián)網,有沒有O2O,,這個背后的成本在整個交易額甚至交易毛利額中的比例都是剛性的,,不能改變。 互聯(lián)網把這個改變了,,還能不能走下去,?核心在于你能不能把物流成本降下來。降下來的核心是什么,? 物流有交易密度 物流成本的核心是把交易密度提高,,比如送餐。為什么要給物流的成本是8元,?因為他中午最多送3,、4、5,、6份,,如果晚送,午飯時間就過去了,,所以在有限的時間內,,如果送的范圍比較大,他送的單數(shù)一定是有限的,。 彩生活和中奧到家,,在一個2000戶的小區(qū)里邊,由小區(qū)物業(yè)管理人員來送,,他足不出小區(qū),,1天可以送30,、40單,一天給他60,、70元,,他已經很開心了,攤到每一單,,物流成本自然就變成了1.5—2元,。 物業(yè)人員、保安是相對閑置的資源,,不是專職來做這個事情,,閑著也是閑著的他們在巡邏的時候順便把包裹送掉,1.5—2元的物流成本相對于客單價而言,,物流就回歸到比較正常的比例,。 因此,你想要把物流成本降下來,,要問自己的第一件事是:有沒有把密度提上去,? 營銷成本占營業(yè)額的比例 在傳統(tǒng)行業(yè)里面,有一樣東西是專門騙女孩子的,,叫化妝品,。 化妝品是所有行業(yè)里營銷費用占比最高的行業(yè),女孩子往臉上抹上去的水,、膏,,其中1/3的費用是花在廣告上的,但這已經是人類歷史上營銷成本最高的行業(yè)了,,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化妝品公司,,也沒有營銷成本在營業(yè)額中的占比超過30%以上的。 現(xiàn)在互聯(lián)網變成什么情況,? 不管是獲客成本還是營銷成本,,通常可以占到整個交易的50%—100%,,甚至200%,,即用200元的獲客成本拿來一個客戶,做了一個100元的生意,。 這肯定違反商業(yè)的本質,。 這樣的營銷成本有沒有可能降下來? 你要指望這個客戶成為回頭客,,他再來一次,、再來一次,、再來一次……如果來4次,,獲客成本就從200元/次變成50元/次,。他要來多少次?在于你能不能真的把他再次拉回來,。 你是互聯(lián)網企業(yè),,可以不去考慮單次的營銷成本占比,那你要考慮客戶在你這里終身消費多少,,并測算出營銷占比多少,。但是如果占比不在合理區(qū)間,肯定是不對的,。難道你賣的產品或者服務的毛利率有可能比化妝品還要高嗎,? 大量互聯(lián)網公司拿到VC的錢之后,燒在物流成本和營銷成本這兩個環(huán)節(jié),。但很多一開始創(chuàng)業(yè)就是做互聯(lián)網的人,,沒有太多關注這個剛性問題。 規(guī)模等于效益嗎,? 傳統(tǒng)行業(yè)或互聯(lián)網行業(yè)要一直問自己:規(guī)模等不等于效益,? 怎么看待規(guī)模效應? 要從3個角度來看:用戶,、商家和企業(yè)自身,。 從你的用戶、客戶,、買家來看 比如一個消費者在北京朝陽區(qū),,你告訴他,在全北京或全中國,,你的平臺有10萬個餐廳,,對他來說,這關他屁事,? 他關心的是他身邊3平方公里內有多少餐廳,。 他中午在朝陽區(qū)要吃碗面,海淀區(qū)的餐廳送過來,,面都變成面疙瘩了,,午餐都變成下午茶了。你在3平方公里以外有多少商家,,這個規(guī)模對他來說沒有意義,。 從你的商家來看 你對一個商家說,我們平臺每天有100萬單成交量,,有的高達600萬單,,那個商家也用了很難聽的話說,你600萬單關他屁事? 他一天能從50單做到100單,,已經很開心了,,你的600萬單跟他也無關,就算北京有100萬用戶也跟他無關,,他關心的是門店所在的3平方公里內有多少用戶,,這個對他有用。 從企業(yè)自身來看 從企業(yè)角度來講,,有三類規(guī)模效應,,分為3平方公里規(guī)模效應、同城規(guī)模效應,、全國規(guī)模效應: 1.3平方公里規(guī)模效應 如果你每個3平方公里都不賺錢,,千萬別告訴我,你有100個3平方公里就賺錢了,,這個時候,,你就是有1萬個也還是不賺錢。 走出3平方公里后的業(yè)務,,和這個商家沒關系,,商家不會因此給你更高的返點或者降低成本;消費者走出這3平方公里,,也和你沒什么關系了,。幾乎所有的O2O,就是幾平方公里的規(guī)模效應(不一定絕對的3平方公里,,也可能5平方公里),。 2.同城規(guī)模效應 比如找工作、找房子,、搞維修,、搬家……我在朝陽區(qū)租房子,如果海淀區(qū)有份工作,,我還是愿意考慮的,。 租房子可以跨個區(qū),跨城市呢,?跨城市就沒有什么規(guī)模效應,,這個叫同城規(guī)模效應,也就意味著消費者,、商家,、平臺在一個城市,規(guī)模才有意義,。 同樣的,,你不要告訴我,,你每個城市都虧錢,你20個城市合在一起就賺錢了,,還是不賺錢,。 3.全國乃至全球規(guī)模效應 這類規(guī)模效應比較幸福。亞馬遜,、京東、天貓,,包括傳統(tǒng)零售的沃爾瑪,、百安居,它們有全國乃至全球規(guī)模效應,,為什么,?百安居如果全國50家門店,每家門店都不賺錢,,但可能合在一起就賺錢了,,因為合在一起后,向上游的集中采購量增加了,,上游會給它讓利的,,它的利潤空間就這么來了。 沃爾瑪為什么在中國失�,�,? 沃爾瑪贏在全球規(guī)模效應,但是突然發(fā)現(xiàn),,它的全球供應商,、供應鏈,對于中國的門店是沒有用的,,在全球它雖然有上萬家店的采購量,,但采購的商品和中國當?shù)匦枰纳唐肥遣灰粯拥模@時全球規(guī)模效應就沒用了,。它在中國就100—200家店,,全國規(guī)模效應比不過大潤發(fā)、華潤,。只有非常少的企業(yè),,它的業(yè)務模式具有全國或者全球規(guī)模效應,也只有這些企業(yè),,跨地區(qū)拓展的增量是有意義的,。 每個行業(yè)都要問自己屬于哪一類規(guī)模效應,中間也可能有一定的交集,。有人說,,我投一個央視廣告,,如果全國分公司多,那我的用戶受眾不就多了嗎,? 這是很勉強的全國效應,。你如何判斷你所謂的規(guī)模效應?打開財務報表,,看看每一行成本是3公里成本,、同城成本還是全國成本。 如果你的全國成本很多,,比如營銷占你的全國成本很多,,那么在營銷細分項上,你的企業(yè)具有一定的規(guī)模效應,。如果你的營銷費用很低,,或者全國沒什么網點,只有一兩個或五六個城市,,那么千萬不要做全國性廣告,,沒有意義。 你的規(guī)模效應屬于同城的類型,,在全國網點形成之前,,做同城廣告還是有點意思的。有的甚至連同城的廣告都沒有意義,,因為你是3平方公里的網絡效應,,3平方公里的營銷才有意義。 那么你的規(guī)模效應在哪一級呢,? 又回到了第一條,,規(guī)模越大、越密集,,對于把物流成本降下來越有利,。同樣的,廣告也是一樣,,規(guī)模是否等于效應,?回過頭再去看一看前面所講的,你如何降低你的兩個剛性成本,? 用戶體驗和企業(yè)效率,,一個都不能少 凡是不能大幅度提升用戶和客戶體驗的模式,不是好模式,。 那么,,什么叫大幅度提升用戶體驗? 成倍,。好一兩倍,,消費者是有感覺的,;好5%,沒感覺到,。所以要成倍提升用戶體驗,。你要能量化、成倍,,最好兩三倍,。 同時,你光讓用戶爽了,,自己的企業(yè)或者整個行業(yè)效率被你做低了,,你效率下降了,也不是好模式,。 什么是效率,? 財務指標和業(yè)務指標里面,,任何一個帶“率”字的就是效率,。 為了線上線下同價,毛利損失3個點,,叫“毛利率下降”,。線上要成立新的呼叫中心,因為原來的呼叫中心是為了對付線下的,,或以前是兩盤貨,,線下一盤貨、線上一盤貨,,最近實現(xiàn)統(tǒng)一,,但庫存周轉在O2O的時候沒有提升,那么庫存周轉率沒有提升,,人均效率沒有提升,,毛利率下降。 失敗的O2O 公司的凈利潤率下降,,甚至出現(xiàn)虧損,,這是很嚴酷的。消費者不買單,,說明用戶體驗不好,,沒有提升。這是因為你沒有改變原來行業(yè)的效率,,不是好模式,。 很多做互聯(lián)網的人就說,你老是提行業(yè)效率,、企業(yè)效率,,老是考慮賺錢,,價值觀不好。 好,,我們不考慮賺不賺錢,,那我們先把用戶體驗搞上去。 15元的盒飯送到我家,,體驗真好,,本來我要去馬路上排隊的;本來我去按摩要200元,,你上門,,我不用出去,還只收100元,,這個體驗好,。但是效率呢? 我找了個某某公司來上門幫我做按摩,。我問她,,你以前在店里面做幾個客人? 她說,,一天做6個,,好的時候做8個,如果努力點,,晚上加加班可以做10個,。 我問你現(xiàn)在做幾個? 現(xiàn)在做3個,。 剩下的時間呢,? 不想跑,不想在路上跑,。 從人效來說,,她是比原來在門店低的。 你會說,,門店租金不是沒有了嗎,?不是去中心化、去門店化嗎,? 好,,算算賬,門店租金和她損失的效率,,哪個高,? 有門店,門店就能獲客,,算下來門店租金并不高,。但是她效率的損失,,與不要門店節(jié)省的租金差遠了,更何況還有獲客成本呢,?現(xiàn)在獲客成本還上去了,。 你上門,和我去店里,,都是收200元,。本來,由于效率不高,,我去店里按摩200元,,你到我家得收250元。但是顧客并不認可上門值50塊錢�,,F(xiàn)在好了,,上門,還便宜,,顧客當然要,。但是你分不清楚,到底顧客是因為提供了上門服務,,體驗好,,然后用你,,還是因為比去門店更便宜了,,然后用你。你要問自己,,到底用戶為了什么,?什么是用戶的真實剛性需要? 成功的O2O 有沒有好模式,? 我們投資了一個中國最大的婚紗攝影——“金夫人”婚紗攝影,,這個行業(yè),大家了解的話很有意思,,它的毛利非常高,,90%,凈利卻不高,,金夫人當時勉強10%,。 其中的80%哪里去了? 上海商業(yè)租金最貴的叫淮海路,,淮海路幾乎變成了婚紗攝影一條街,。北京西單居然有婚紗店,那是什么樣的租金,?租金大約拿掉40%到50%的營業(yè)額,。 而婚紗行業(yè)的人效非常低,。你走進婚紗店,一對新人或準新人進去,,五六個小姐圍上來,,傳統(tǒng)行業(yè)攝影師1天能拍1對,這是好的,,差的1天只有零點幾個,。化妝師也一樣,,大概一天化妝4張臉,,2男2女已經算很好了。 租金高,,人均效率低,,工資又去掉了很大一塊,那我們怎么改造,? 北京金夫人現(xiàn)在只剩下兩家店,,一家東邊,一家西邊,。我們跑到北京的通州,,拿了個舊倉庫,1萬平方米,,做1個婚紗攝影基地,。 沒了門店,靠什么獲客呢,? 靠網上,。 獲客成本還是很貴的,大約要占整個攝影單價的10%,,5000元的套餐,,大概花500元引流,也不便宜,。還要派車把用戶從家里接到通州,,大概100元,3%—4%也能對付下來,。再加上通州基地的租金,,原來的1個成本被今天的3個成本替代了,但原來場租的成本是40%到50%,,現(xiàn)在把3個成本都合 在一起,,不超過20%,比原來省下了20%—30%。 把一半還給消費者,,一半裝自己口袋里,,效率先提高了。 別光看效率,,用戶體驗是不是比以前好了呢,? 原來通常在一個市區(qū)影樓,吊起來的婚紗一般不會超過200套,;到了通州,,4000套,有的是放置的地方,。 通常一個門店,,不會超過20個攝影背景;通州大概400多個,,還有花園,。 原來一個門店通常2—3個攝影師,通州基地有70個,,各種各樣風格的,,隨便你挑。 化妝師有40多個,,隨便選,。 你在城里,穿脫婚紗,,互相都看得見,;在通州,你放心,,有的是地方,,一對新人一個包間,。 女士化妝時間比較長,,沒關系,包間里給男士準備一臺游戲機,。 吃飯也不用吃肯德基了,,有餐廳。 本來你去市區(qū),,路上要30分鐘,,去通州不就多了40分鐘嗎?犧牲了一點點的用戶體驗,,換來了用戶更多的體驗,,更何況因為用戶成本下降,把省下來的錢一半還給消費者,把平均單價拉低,,所以消費者的體驗是成倍提高,。 有70個攝影師,新娘在換衣服的時候,,可以給下一個人拍,。優(yōu)秀攝影師一天拍3對,落后的攝影師被淘汰,。原來在門店,,你不敢輕易淘汰,因為就兩個,,淘汰一個,,另外一個人不干活,怎么辦,?優(yōu)秀的攝影師收入更高,,整體平均每天服務2.5到3對�,;瘖y師更好了,,新娘連坐,一個個化過去,,原來一天化大概4張臉,,現(xiàn)在一天可以換20張臉,人效提高了,。 企業(yè)效率中原來最麻煩的是兩個因素:一個是租金,,但現(xiàn)在占營業(yè)額的比率下降了20%—30%;一個是人效,,原來大約20%,,現(xiàn)在降到了12%—13%。這個模式的用戶體驗成倍提升,,企業(yè)效率獲得10%多的提升,,證明是好模式。 消費者體驗和企業(yè)效率,,次序不能錯,。你為了更便宜,把新人拉到石家莊,,效率是上去了,,用戶體驗受不了。所以還是要把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,。 “消費者體驗”這個打了鉤,,“企業(yè)效率”這個鉤也得打,如果第二個鉤不能把賬算清楚,還不是好模式,。 “多快好省”,,你懂得取舍嗎? 講到用戶體驗,,我們傳統(tǒng)行業(yè)講這4個字:多快好省,,后來想想互聯(lián)網電商還是這4個字。 但這4個字是有矛盾的,,很難同時實現(xiàn),。 我們來看看傳統(tǒng)零售,便利店,,大家覺得主打哪個字,?便利店,第一個字打“快”,,對吧,,因為離你家最近。第二個字,,“好”,,便利店的東西相對好。犧牲了哪兩個字呢,?“省”和“多”,。它面積小,它的品種是最少的,,所以也會有點貴,。 最近全國人民掀起了學美國Costco(好市多)的熱情。Costco主打哪個字,? 首先是“省”,,買張會員卡99美金,一把就賺回來了,。第二個字是“好”,。 犧牲了哪兩個字? “多”和“快”,。 Costco原來最多的時候有7000個SKU,,現(xiàn)在號稱要往4000個SKU減。一家標準的沃爾瑪商店,,有24000個SKU。在美國,,通常人口相對密集的地方會開一家沃爾瑪,,大概10分鐘就可以到,到Costco呢,45分鐘到1小時,,所以相對沃爾瑪來說,,Costco是遠了,也就慢了,。 Costco是傻瓜嗎,?為什么不把另外兩個字也做上去呢? 如果Costco也要快,,對不起,,店要開得多、位置要好,,成本上去了,,“省”做不到了。 “多”,? Costco說我也把產品從4000個SKU頂?shù)?萬個SKU,,如果營業(yè)額不變的話,每個SKU攤到的銷售額就下降,,供應商給的價格就沒辦法低,,庫存周轉速度就慢,所以它不得不犧牲掉兩個字,。 互聯(lián)網來了以后,,有改變嗎? 淘寶最初主打哪兩個字,? “省”“多”,。 好不好?看你運氣,。 快不快,?看你運氣。 京東是后來的,,怎么辦,? 京東一開始先打兩個字,“好”和“快”,,直營,,3日達。京東不斷地把“好”和“快”這兩個字往極致做,,3日達,、次日達、當日達,,它一定要把“快”做出來,。 為什么呢,?也要逐漸把“好”做起來。 馬云要去追它,,一樣的,,把“好”和“快”兩個字做好。所以淘寶之后有天貓,,所以有菜鳥,。 互聯(lián)網不改變“多快好省”這四個字的商業(yè)本質,剛開始你很難全部做到,,要有所取舍,。 那么怎么取舍呢? 你要針對你的客戶,、用戶,、行業(yè),要知道哪幾個字對它最關鍵,? O2O來了,,還是“多快好省”,你在里邊重點打哪個字呢,? 有些O2O說我要打“快”,,那你比超市、便利店能不能再明顯地快一點,?你不能量化地說明你有多快,,也不行。 有的O2O說打“好”,,比如上門按摩,,我也不知道你的手法比別人好到哪去,而且這次好,,下次也不一定好,,所以你打任何一個概念,要量化,,讓消費者感到好很多倍,。 Costco跟沃爾瑪比極致:沃爾瑪已經在那喊“天天平價”了,到Costco一看,,覺得沃爾瑪太黑心了,,太貴,Costco那是真便宜,。 中國人覺得這么便宜,,肯定是假的。為什么美國沒有中國假貨,?Costco賣的真貨比中國假貨還便宜,。Polo T恤衫,,中國假的大概70元,,Costco那真的折成人民幣才40多元,,中國假貨在美國自然就沒有市場,它做到了極致,。 所以雷軍說“極致”,,我是同意的,但這個極致背后是有犧牲的,,你要把一些東西做到極致,,就要放棄另一些東西�,?系禄肋h控制菜的單品,,上來一個就去掉一個,麥當勞也是一樣,。 “廣深高速”,,亦要取舍 用戶追求“多快好省”,企業(yè)呢,? 我稱之為“廣深高速”,。 4個都做到肯定好,但和前面的“多快好省”一樣,,在不同的企業(yè)階段,,你對“廣深高速”的選擇是不一樣的。 淘寶是全國規(guī)模效應(現(xiàn)在要做全球規(guī)模效應了),,那么“廣”是跑不掉的,。因此淘寶一開始對“深”是放棄的。 “深”是什么,?每個產品去檢驗,,沒辦法啊,!“廣”和“深”是矛盾的,。 但如果你是3平方公里規(guī)模效應,那你的深度就很重要,,要把每一個3平方公里做起來,。 我到阿里巴巴的時候嚇一跳,已經這么大的公司,,卻不出4個省份,,浙江、廣東,、少量的上海和江蘇,,全國其他地方一片空白,。 但我去浙江一看,嚇壞了,,什么上虞,、余姚,任何一個地方,,阿里巴巴做到競爭對手針插不進,、水潑不進,這個密度和深度就是深耕浙江,。 當時馬云說B2C是Back To China(回到中國),,先從全世界收回來,因為全世界沒有什么效應,,你要這個廣度干什么,?收回到China,China還太大了,,再收,,收回到浙江,收回到杭州,,因為B2B是從賣家端去開拓,,浙江的制造業(yè)品類已經很齊全了,你搬上網,,全世界買家的主要需求就基本都滿足了,。 對于國外買家來說,Made in廣東還是Made in浙江,,對他們沒有差別,,所以我們沒有必要為了滿足海外買家的需求,在中國編一張?zhí)貏e廣的網,,還不如把一個地方做深,。 這4個字的取舍和三級規(guī)模效應,你要去套一套你的模式,,套一套你不同的階段,,你在哪個階段,這4個字,,你主打哪一個,? 更多資訊請關注銷售與市場微信公眾號。 ![]() 責任編輯: 趙艷麗 責任校對: 肖亞超 審核:徐昊晨 免責聲明: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第三方平臺,,不代表本網觀點,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! |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站
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5-4-21 04:32 , Processed in 0.047725 second(s), 22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