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說前兩次的價格戰(zhàn)大大提升了長虹的整體知名度,第三次則徹底奠定了長虹的老大地位,。 1996年,,國家彩電關稅調整,由35%下降到23%,,國際家電品牌虎視眈眈,,想要借此機會搶占甚至壟斷中國市場。重重圍攻之下,,本土彩電節(jié)節(jié)敗退,,長虹庫存不斷增加,一度到了“每個月建倉庫都來不及堆放”的地步,。 危機當前,,長虹再次破釜沉舟,宣布所有彩電一律降價銷售,,降價幅度高達18%,。在長虹的帶領下,本土品牌迅速跟進,,國產保衛(wèi)戰(zhàn)就此展開,,打得外資品牌再無還手之力。 僅一個月,,長虹銷量就翻了一倍,,市場占有率從27%狂飆到35%,“當年每賣三臺彩電,,就有一臺是長虹”,,長虹彩電成了最大贏家,不僅出現(xiàn)在國禮名單中,,還成為民族品牌的象征,。 被推上巔峰的長虹,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,,絲毫沒有注意到,,危機已不期而至。 02 戰(zhàn)略決策接連失誤,,神壇跌落風光不再 打贏翻身仗的長虹萬萬沒有想到,,曾經同一陣營的盟友,,很快就倒戈相向。 嘗到甜頭的本土廠商開始舉一反三,,不斷推出更低廉的新品,,主動出擊打起價格戰(zhàn),大有趕超長虹之勢,。 面對不斷被瓜分的市場,,倪潤峰不動聲色,精心部署了“壟斷戰(zhàn)略”,。即一面和國內八大彩管簽訂協(xié)議,,壟斷顯像管上游渠道,讓對手無貨可賣,;另一面悄悄醞釀新的價格戰(zhàn),,意欲一劍封喉。 本以為計劃天衣無縫,,但事情非但沒有按照既定的設想發(fā)展,,反而徹底脫了軌。原來,,長虹表面上掌握了市面70%的顯像管資源,,但私下里,為牟利的彩管廠仍會偷偷為其他廠商生產,,導致長虹的如意算盤最終落了空,。 打落牙齒和血吞,長虹不但高價囤積了大量顯像管,,還要硬著頭皮打價格戰(zhàn),,年凈利潤下降了74%。這次冒進,,也成了長虹由盛而衰的轉折點,。 雪上加霜的是,由于對市場的預估錯誤,,價格戰(zhàn)完全沒有奏效,。1998年,四川長虹的庫存商品增加到了67.89億元,。 無奈之下,,2001年年初,產能過剩的長虹開始實施“國際化發(fā)展”戰(zhàn)略,。或許是病急亂投醫(yī),,長虹又下了步錯棋,,選擇與美國APEX公司合作,,以賒銷的方式在美國開展貿易。 這家公司有著劣跡斑斑的前科,,新科集團,、五礦都曾上過當,長虹內部也率團隊親自赴美考察過,,但為解燃眉之急,,最終還是敲定了合同。 然而,,APEX不僅沒有按照正常流程“一手交錢一手交貨”,,反而通過票據(jù)詐騙的方式套了長虹40多億元的貨款,隨后跑路不見蹤影,,一車車運出去的彩電,,全都打了水漂。 2004年年末,,長虹公告稱“美國進口商APEX公司由于涉及專利費,、美國對中國彩電反傾銷及經營不善等因素出現(xiàn)了較大虧損,支付公司欠款存在著較大困難”,,向外界曝光了這一驚人的壞賬金額,。 長虹的聲名遭到沉重打擊,帶領長虹一路披荊斬棘的倪潤峰也結束了職業(yè)生涯,,卸任長虹董事長,,由趙勇接替。 噩夢還未結束,,長虹又跳進了另一個火坑里,。2005年,在液晶電視占據(jù)上風的情況下,,新任董事長趙勇反其道而行,,確定長虹投資方向為等離子屏。 2006年,,長虹豪擲20億美元,,將韓國歐麗安等離子公司收入囊中,隨后又投資7.2億元,,成立四川虹歐顯示器有限公司,,主要生產等離子面板;2007年,,長虹斥資60億元豪賭等離子電視,;2008年日立、先鋒、三星和LG電子相繼退出等離子面板生產,,只有長虹仍在堅持,。 事實證明,長虹再次走入了歧路,。等離子項目商的40多億元投資,,換來的只有連年虧損,最終只得以6420萬元的價格出售虹歐公司61.48%的股權,,元氣大傷,。 時間來到2014年,網(wǎng)絡化,、智能化的浪潮開始席卷家電行業(yè),,各大家電企業(yè)集中轉型智能化。海爾,、美的,、格力三大巨頭先后建立起自己的智能化生態(tài);互聯(lián)網(wǎng)企業(yè)如阿里,、小米,、蘇寧等也都加入了戰(zhàn)場。 本應抓住“復興”機會的董事長趙勇卻不以為然,,認為競爭對手是在作死,,結果許多互聯(lián)網(wǎng)品牌電視彎道超車,將長虹遠遠地甩在了身后,。 一系列失誤之后,,長虹業(yè)績持續(xù)低迷,不僅要靠政府補貼艱難生存,,還得靠賣地緩解經濟情況,,風光不再。 03 多元化發(fā)展藏隱憂,,長虹能否翻身再起 眼看電視業(yè)務日漸式微,,轉而求其次的長虹四處出擊,寄希望于多元化發(fā)展道路,,來找到增長新動能,。 在傳統(tǒng)家電領域,長虹除了電視機外,,還生產空調和冰柜等產品,;另外,長虹還大舉進軍廚衛(wèi),、手機,、IT產品行業(yè),甚至還進入了與老本行幾乎沒有關聯(lián)的房地產業(yè)。 ▲2021年長虹產品營收情況 可惜事與愿違,,這些行業(yè)類別跨度極大,,每個行業(yè)本身已有巨頭存在,半路出家的長虹,,并沒有折騰出太大水花,直到現(xiàn)在也拿不出一款可以吊打市場的拳頭產品,。 此外,,品牌重心轉移,涉及領域過多,,在缺乏主業(yè)突出的背景下,,還帶來了效率低下與管理成本增高的問題,不斷拖累著長虹前進的步伐,。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7年,,長虹率先成立了國內家電行業(yè)的首個人工智能實驗室,遠遠早于競爭對手,。但等長虹真正騰出手來進行研發(fā)時,,不管是老對手康佳、創(chuàng)維,、海信等,,還是暴風、小米,、微鯨等互聯(lián)網(wǎng)品牌,,都已啟動了人工智能戰(zhàn)略,長虹起了個大早,,卻沒能發(fā)揮先發(fā)優(yōu)勢,。 所以,盤子的確是鋪開了,,盈利水平卻沒有增長,。隨著多元化的深入,長虹的盈利能力是年年下滑,,毛利率從2010年的16%降至11%,,凈利率則一直在2%左右徘徊。 相較之下,,曾經的對手海爾一直專注于家電生產,,對其他領域鮮有涉及,冰箱營業(yè)額卻遠遠高于其他產品,,擁有難以撼動的核心競爭力,;海信也是如此,其主營產品只有電視機,但業(yè)績足以“秒殺”長虹,。 當然,,從公司發(fā)展的長遠角度考慮,尋找更多利潤增長點,,本來無可厚非,。美的集團就成功地實現(xiàn)了“兩條腿”同步向前,既保持了傳統(tǒng)的消費電器,、暖通空調業(yè)務優(yōu)勢,,又在機器人自動化領域新增市場想象空間。 錯就錯在,,長虹更像是個盲目的風口“追逐者”,,哪里熱鬧往哪去,看似全能,,實則多而不精,,還因此丟失了彩電大王的標簽。 如今,,長虹依然表示要“加速培育新增長極”,。這些新的增長極包括家用機器人、電動汽車壓縮機,、汽車空調等業(yè)務,;布局智慧農業(yè)、智能水表,、智能停車,、設備定位;鋰電業(yè),,關注三元材料領域的布局機會,;汽配業(yè)務等。 長虹集團董事長趙勇更是公開表示,,到2025年,,長虹要實現(xiàn)主要產業(yè)穩(wěn)居國內第一;培育一批細分行業(yè)冠軍或隱形冠軍,,銷售規(guī)模增長到2000億元的目標,。 然而,機會總是稍縱即逝,,屢屢錯過黃金期的長虹,,能否實現(xiàn)豪言壯志,重新東山再起,,還要打個問號,。 但可以確定的是,,市場留給長虹的時間,已經不多了,。 (本文圖片來自網(wǎng)絡) 更多資訊請關注銷售與市場微信公眾號,。 責任編輯: 趙艷麗 責任校對: 肖亞超 審核:徐昊晨 免責聲明:本網(wǎng)部分文章來源于第三方平臺,不代表本網(wǎng)觀點,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,! |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(wǎng)站 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4-12-24 13:09 , Processed in 0.047025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(wǎng)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