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一個著名的網絡論壇里,,看到這樣一段文字:“我想起我和妻晚間散步的一次對話,。一部三輪車從我身邊經過,我說:看看登車人的樣子,,我是不忍心乘坐三輪車的。妻說:你的看法不對,;你心疼他,,就應該照顧他的生意,!”
但在很多城市管理者看來,他們卻很難“照顧”人力車的生意,。相對于小轎車和公共汽車,,他們認為人力車普遍存在亂行駛、亂收費,、亂停放等問題,,還有一點也很重要:人力車大都不怎么美觀,跟現(xiàn)代化的代步工具比,,簡直可謂是有礙觀瞻,,影響整個城市的形象。
有些城市的旅游景區(qū),,人力車載客還是可以合法存在的,,例如北京、大連等地,。但大量的提供日常交通服務的人力車卻在各地受到禁止,。即便有些城市管理者也不忍心斷了“登車人”的財務,但按規(guī)定他們必須收繳那些破破爛爛的載客三輪車,。
是否有其他思路來改變這種兩難情況,?畢竟,除了香港,,在中國大部分的城市里,,并沒有搭建立體的、支持門到門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,,這對一個逐步進入老齡化的社會來說會有很大麻煩,。例如對于多數市民來說,從超市里出來,,提著沉重的兜子,,面對一條沒有公交、打車不值,、走路太累的回家道路,,的確不知如何是好。
其實,,借鑒北京798廢棄工廠改建,、演變?yōu)橹乃囆g創(chuàng)意園區(qū)的事例,就可以找到更好的三輪車管理思路,。
將三輪車本身提升到藝術性和安全性相媲美的高度,,跟改造一個地區(qū)相比,要簡單得多,。德國人創(chuàng)造的一種新業(yè)務:設計突破性的三輪車外觀,,規(guī)范車夫管理,,讓車隊成為城市的風景線,最后從車身廣告商那里獲取更多的回報,。在德國世界杯期間,,世界杯大使普里茨和柏林市長沃維萊特也要忍不住坐上去,順便展示一下該城市友好甚至可愛的一面,。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海因里希·伯爾有個短篇叫《我的叔叔弗雷德》,,講一個意志消沉的二戰(zhàn)老兵在開花店時取得了生活的成功,大家原以為戰(zhàn)爭剛結束,,沒有人買花,,但沒想到市民都需要用鮮艷的花朵來挑起、證明生活的希望,。
同樣,,在任何一個節(jié)奏快、壓力大的城市里,,也需要各種代表美,、情感和希望的“花朵”。城市管理者們,,何不在奧運之年讓“美”為城市品牌添加最沁人心脾的味道,?
本文來自銷售與市場雜志社出版的《SMIPE-體育營銷》雜志2008年3期。欲了解文章內容詳情,,請致電/函垂詢:010-58790767 / [email protected] 更多資訊請關注銷售與市場微信公眾號,。 ![]() 責任編輯: 趙艷麗 責任校對: 肖亞超 審核:徐昊晨 免責聲明: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第三方平臺,不代表本網觀點,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,! |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站
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4-12-28 03:32 , Processed in 0.034225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