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等自由與創(chuàng)造的樂趣 人生的最佳狀態(tài)是: 工作模式,、生活模式與快樂模式,,合三為一。 《銷售與市場》:你童年的夢想是什么,? 梁學斌:最大的夢想是做個山野村夫,。我也不知道當時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。 《銷售與市場》:沒有入世就出世了,!我可以猜測你的家庭情況很好,? 梁學斌:就是大院里的生活,父母都是廣電局的,,很穩(wěn)定,。不算很富裕但不缺錢,沒有權貴的壓力,。雖然一路重點學�,?晌页煽円膊皇呛芎茫改笇ξ覜]什么很大的期望,。當我把擔任總經理的消息告訴父母時,,母親第一句話就是你做不了。 《銷售與市場》:所以你從來沒有想過要在自己任期內,,把特百惠中國的業(yè)績做到全球最好,,甚至幫助把特百惠做到五百強首位嗎? 梁學斌:從來沒有,!以前沒有,,現在也沒有,。 《銷售與市場》:那么您奮斗的動力是什么呢?你知道挫敗或者屈辱與貧窮是很多人的源動力,。 梁學斌:我沒有,。如果非要講動力的話,我想應該是好奇心,,我在研究所的時候是在外事辦工作,,看著周圍的人我仿佛把自己的一生看到了底,這很可怕,。 《銷售與市場》:那么你從來沒有巨大的挫敗感嗎,? 梁學斌:巨大的挫敗感⋯⋯好像還沒有,我其實都蠻順的,。有報道寫我在1998年總部幾乎放棄中國市場的時候非常痛苦,,可那是記者想象的。其實那時候最舒服了,,就我一個人,,總部又沒有什么任務,很輕松,。實際上我當時也要走,,已經開始找工作了并獲得了一個新職位。但很多事情非常巧,,有很多機會你自己都不知道。當時一個中方合作伙伴在美國準備撤出的時候要求繼續(xù)做,,于是我就被美方留下了,。 《銷售與市場》:你有兩個外企工作經歷,遇到過“歸屬感”和“玻璃屋頂”的問題嗎,? 梁學斌:我在安利發(fā)現它是一個很成熟的企業(yè),,有很完備的制度,一切都規(guī)定好了,,你只要按照規(guī)定做就好,。這時就遇到了你說的“玻璃屋頂”的問題,你沒有很多空間去發(fā)揮自己,,但我卻很喜歡平等自由的環(huán)境,。1998年獵頭公司找到我,介紹了特百惠公司的職位,,當時挺猶豫的,。但隨后我發(fā)現特百惠這個美國企業(yè)有一種很寶貴的文化,也是我最喜歡的,,它比較開放,,很平等,。在這里,上下級是完全平等的關系,,可以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意見,,現在你看我和我的員工交流也是很平等的,我們說話很隨便,,我從來不“端”著,。而且這個企業(yè)愿意給你機會去嘗試,2000年我做總經理之前,,對營銷很感興趣可從來沒做過市場,,可它就會給你一個機會讓你去嘗試。 《銷售與市場》:所以就有了后來的連鎖加盟的模式,? 梁學斌:1998年2月直銷被禁止后,,我起草了三個轉型方案,說很有意識地選擇現在這種模式(連鎖加盟),,其實也沒有,。由于當時不具備大規(guī)模運作零售模式的條件,于是我們決定招經銷商做零售專賣店,,并將生意重新定位為“女性創(chuàng)業(yè)新選擇”,。渠道問題解決以后就解決銷售的問題,當時我們做社區(qū)店,,那么如何保持和顧客的聯系,?于是我們就有了一個會員刊物。有了和顧客溝通的方法后,,在公關策略上我們就參照國外的直銷慢慢改,,把家庭示范會移植到店里面做,提供免費到顧客家里清理冰箱的上門服務,。事實上最讓我們驕傲的,,一是我們獨特的產品印花防漏水杯,設計完全與時俱進,,符合最新的流行趨勢,。二是在特百惠全球首個聘請品牌代言人。我們的代言人是林依倫,,別的國家都沒有的,,現在好多國家都學我們。三是我們特別研發(fā)的特百凈洗滌劑,,賣得非常好,。回顧我們的歷史,,是因為直銷做不好才做零售的,,可現在這種環(huán)境,,很多東西并不是絕對的,是能互相移植的,。 《銷售與市場》:我發(fā)現您非常享受創(chuàng)造的樂趣,。 梁學斌:(深深點頭)對!我是最近幾年才發(fā)現的,。這其實是看人的,,有些人就喜歡一個公司很成熟有很多條條框框,當然這也很好,,可我就喜歡什么都沒有的,。 《銷售與市場》:所以您一路走來,動力就是內心的呼喚,,比如好奇心,、比如對平等自由的追求,比如創(chuàng)造的樂趣,。 梁學斌:嗯,,可以這么說。 因穩(wěn)健而健康 欲速則不達,,見小利則大事不成,。 《銷售與市場》:你感覺自己和本土企業(yè)家有哪些區(qū)別? 梁學斌:我們在中國也是從小做到大,,特百惠就是個有美國背景的本土企業(yè),。其實共同點可能更多,我講的東西被很多本土企業(yè)家認同,。比如本土企業(yè)有一個很大的誤區(qū),,就是把知名度看成一切,很多企業(yè)名滿天下但是利潤并不增長,,這時你更要擔心了,因為無法靠提高知名度提高銷量,。我們通常認為先有知名度后有生意,,其實這是不對的,很少有企業(yè)敢這么做,,除非你企業(yè)很大,。當然我不否認國內企業(yè)對知名度的重視,但是30年來你沒有看到中國出一個優(yōu)秀的國際品牌,。就是你的渠道,、價值要和知名度匹配,而不是知名度那么大,,其他東西那么小,,沒有用的,,空的知名度浪費太多的錢。實際上應該是慢慢滾動的,,把實際的東西做好,,才是健康的。 《銷售與市場》:在什么階段做知名度最合適,? 梁學斌:很難說,,比如開店本身也是知名度,所謂終端媒體化,,包括員工也是知名度,。所以從一開始就要做,關鍵區(qū)別在你到哪一點用什么方式做而已,。就像《紐約客》專職作家馬爾科姆寫的TIPPING POINT(《引爆點》)一樣,,你前期只管做很多工作,有一天你會突然發(fā)現,,一種流行風潮形成了,。就像特百惠,在不少城市好像不久前人們還不知道它是什么,,突然之間就大街小巷婦孺皆知了,。 “我是個觀察者!” 終極的安全感來源于豁達,、客觀和包容,。 《銷售與市場》:你說自己是很內向的人,可你又很樂于“冒險”,,這似乎有些矛盾,? 梁學斌:有點矛盾!我以前是害怕和別人說話的,,這個克服了好久,,現在都看不出來了。 《銷售與市場》:這個性格對你的管理工作造成影響了嗎,? 梁學斌:剛開始我主持會議都緊張得不行,,可慢慢走出來以后你會發(fā)現沒有什么影響。德魯克說過,,作為領導高矮胖瘦,、內向外向都會有,這沒有關系,。你要學會接受自己,,不要總是批評自己。慢慢溝通起來你會發(fā)現自己還是有東西可以讓別人相信的。其實仔細想想,,我發(fā)現自己很多時候是個觀察者,。 《銷售與市場》:這在你的管理過程中有什么表現嗎?比如你在管理中會把自我抽離,。 梁學斌:是的,,這就是觀察者。首先你不要把人分好壞,,實際上在工作中一定會有自己的喜好,,可我們要學會和自己不喜歡的人相處。 《銷售與市場》:你的用人之道是,? 梁學斌:看人真的是一門學問,。用人首先要分清對方是什么樣的人,比如他喜好義,,你就不要用金錢去誘惑他,;他喜歡利,就不用講很多道理,。實際上有時候不能完全看能力,,你的個性和公司匹配與否也很關鍵。 《銷售與市場》:您帶出來的團隊是什么樣的氣質,? 梁學斌:可能和我個性有關系,,我喜歡我們公司是一種平等的氣氛,大家可以自由地相處,。比如我從來不讓人來接機,。從機場到賓館的路程我稱之為“黃金時間”,看著窗外流動的景色,,很多好的主意都是這個時候形成的,,我對思考環(huán)境要求還是很嚴的。所以你來接我干什么呢,?我還要和你寒暄,,噓寒問暖,大家都很累,。 《銷售與市場》:就是你很享受流動的快感,。 梁學斌:我認為流動的狀態(tài)很重要。人改變自己的環(huán)境很有益處,。我很傾向于用30歲左右的人,他對社會既有一些概念,,可這些概念又沒有固化,,這個時候,改變環(huán)境可以使他避免形成僵化的思維模式。比如做Amway的就認為全世界只有Amway這一種模式,,P&G就認為所有的商品都應該像P&G這樣做,。今年是我們的連鎖加盟模式的改革之年,這個時候加入,,你會有一個最大的收獲就是知道“為什么這么做而不是那么做”,,這在大公司是學不到,因為一切早已規(guī)定好了,。試錯的過程非常重要,,要知其然,更要知其所以然,。 《銷售與市場》:這是一個工作賦予員工的最大價值,。那么你如何激勵員工? 梁學斌:當然有一系列的激勵制度,。你知道嗎,?直銷的本質就是兩個字“認同”。一個人,,沒有很好的出身,,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,在單位不受領導待見,,姥姥不疼舅舅不愛,,尤其在中國,你的壓力常常無法發(fā)泄,。這時,,一個組織接納了你,告訴你不需要資金,,不需要技術和經驗,,只要付出努力,你就可以和那些成功者一樣擁有美好的未來,。 《銷售與市場》:給卑微者一個機會,,這構成了直銷組織存在的思想基礎? 梁學斌:所以你就可以看出,,認同的力量有多大,! 《銷售與市場》:你在特百惠有歸屬感嗎? 梁學斌:不僅是歸屬感,。10多年,,看著它從無到有,特百惠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,。 (文章編號:2090402,,收藏請編輯短信AA加文章編號發(fā)送至106613886619) (編輯:蘇丹[email protected]) 采訪之前,我滿腦子的“苦兒奮斗記”,可兩個半小時以后我發(fā)現不是那么回事兒,。其實梁學斌要說的是——我們會在不同的路上找到真理,,不斷接近你自己心里不斷響起的聲音,在其中,,又能時時地體會到快樂,。成功,只是老天給的一個意外禮物,。 這當然是一個好的境界,,并且讓人向往�,?闪簩W斌的成長模式,,或者說成功模式是可以復制的嗎?出身大院,,供職于產品,、制度成熟的美國公司,未曾經歷過毀滅性的失敗⋯⋯相比較本土企業(yè)家的命運多舛,、事必躬親,,梁學斌的成功似乎來得更加容易,或者說他幸運得多,。 可我們必須看到,,在經濟社會環(huán)境日益進步的今天,從自身汲取力量,,并且視工作為終極快樂來源的管理者會越來越多,。他們極少經歷物質與尊嚴的缺失,所以更加安靜淡然,,更因為排斥冒進而穩(wěn)健,,因穩(wěn)健而懂得耐心等待。這種讓生命順應內心呼喚的成長模式,,因為不痛苦而更為長久穩(wěn)定,。也許,只有當內心再不與現實較勁,,中國的管理者才會最終迎來那“陽光燦爛的日子”,。 更多資訊請關注銷售與市場微信公眾號。 ![]() 責任編輯: 趙艷麗 責任校對: 肖亞超 審核:徐昊晨 免責聲明: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第三方平臺,,不代表本網觀點,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! |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站
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5-4-21 03:14 , Processed in 0.051467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