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現(xiàn)象】 為配合渠道扁平化措施,,Q企業(yè)的銷售部門決定在全國建立屬于自己的地方物流庫,。 以往提貨時,北京總部采用公路汽運向代理商發(fā)貨,,運輸費用由代理商自行負擔,。但渠道扁平化之后,由于拆分出來的代理商規(guī)模很小,,沒有能力獨自從總部提貨,這就需要由公司增加服務職能,。 這無疑會增加公司的工作量,,也會帶來額外成本,而若能借此健全物流體系,,提高企業(yè)對渠道的控制力,,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。 Q企業(yè)先后在廣東,、山東,、新疆等地設立了10余處物流中心。但很快他們就發(fā)現(xiàn)了問題,。 設庫之后,,大中型代理商普遍覺得公司運費加價太高,所以還是愿意按老方法到北京提貨,,而小代理商提貨量有限,,導致各地物流庫十分“清閑”。 舉例來說,,浙江省的杭州庫設立半年,,江浙一帶代理商根本不買賬。新庫明存實亡,,每天只產生費用而幾乎沒有收益,,最終只好傾倉處理,收兵回朝,。 云南昆明庫的情況好一些,,但管理過于混亂,由于與別人合租庫房,產品與化肥,、沙石等污染性貨物放到一起,,造成意外損失。 除破損之外,,貨物錯發(fā),、漏發(fā)甚至監(jiān)守自盜的問題也比較突出。一年多的時間里就有幾十萬的貨品對不上賬,,業(yè)務代表換了一拔又一拔,,已找不出明確的責任人。 在問題層出不窮的情況下,,Q企業(yè)停止了各地物流庫建設,,但也心有不甘。 讓他們想不清楚的是,,理論上明明是行得通的事情,,為什么分庫總是建立不起來呢? 四種新增成本抵消物流規(guī)模優(yōu)勢 成本居高不下是Q企業(yè)外地物流庫夭折的最直接原因,。 通常講,,規(guī)模的擴大可以減少單位產品的物流發(fā)貨成本,但對于Q企業(yè)這樣一個管理還有待完善的企業(yè)來講,,把原本由代理商分別負擔的物流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,,反而增加了流通環(huán)節(jié)的成本,形成了額外的費用支出,。 調查表明,,有四種新增成本同時出現(xiàn)。 1.人力成本: 設分庫后,,為保證控制力,,公司從北京總部派業(yè)務人員管理,每人每天食宿補助為150元左右,,再加上工資,,一名庫管人員直接人工月支出達6000元左右。而原來代理商操作時,,因雇用當?shù)厝藛T,,只要1000元即可,在這方面就多出了四五倍的費用,。 有些大型庫還要輔助設立辦事處,,由此產生各種額外成本。 2.管理成本: 由于增加了二次裝卸,,原來直接發(fā)到銷售終端的貨,,現(xiàn)在多了一次搬進搬出的費用,,裝卸費、破損率都有提高,。而且,,派駐遠地的倉庫管理員,天高皇帝遠,,也不可能像代理商那樣把倉庫當作自己的大后院來管理,。 3.信息成本: 由于對道路和環(huán)境不熟悉,派駐人員的工作成本遠遠高于當?shù)貑T工,,比如,,由于不熟悉交通,他們可能會出門打出租車,,然后編造各種理由報銷,;比如對當?shù)夭皇煜ぃ瑢ふ規(guī)旆繒r大方出手,,再也不會像代理商為自己尋找倉庫時那么精打細算,。最終,信息成本又加回到了企業(yè)身上,。 更多資訊請關注銷售與市場微信公眾號,。 |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站
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5-4-21 04:35 , Processed in 0.042978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