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關背景——價格歧視 價格歧視(價格差異)是指經(jīng)營者就同樣生產(chǎn)成本的商品或服務,向不同的購買者實行不同的銷售價格,。從經(jīng)營者角度看,,不同購買者對同樣商品或服務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不同,采取價格歧視能夠使得經(jīng)營者獲得超額利潤,。 但并非所有經(jīng)營者都有條件實施價格歧視,。經(jīng)營者實施價格歧視需要三個條件:首先,經(jīng)營者在市場上處于壟斷地位,,能夠控制價格,;其次,經(jīng)營者了解不同購買者的最高支付價格,;最后,,不同層次的購買者是能夠區(qū)分的。 如果航空公司來賣DVD 沒錯,,我們確實可以用差別定價來挖掘隱藏的利潤�,,F(xiàn)在業(yè)內(nèi)使用差別定價最成功的榜樣就是航空公司,他們機票的價格隨著每張機票的預定和取消每分每秒都在變化,。航空公司主要通過訂票時間的差異來區(qū)別對待不同的顧客:提前3周預定的機票價格一般而言要遠遠小于提前1天的票價,。我們可以設想,如果讓航空公司來賣DVD,,他們可能會這樣做: 對于同一張DVD,,根據(jù)時間來識別不同支付意愿的顧客。影片《2012》的DVD剛剛發(fā)售的時候,,喜歡看新影片的露西會趕來購買,。由于DVD的“推出時間”這個屬性給她帶來了額外的好處,她會愿意支付比鮑勃更高的價格,。所以在新發(fā)售的這段時間內(nèi),,給DVD定60元。過了一個月之后,,其他的新影片上架了,,《2012》變成了舊影片,DVD的價格下降到40元或者發(fā)20元優(yōu)惠券,,吸引鮑勃這類顧客,。這樣,同一部《2012》,,賣給露西的價格是60元,,賣給鮑勃的價格是40元,。 這個方法聽起來很有道理,,不少像露西這樣的電影愛好者半夜排隊購買期待已久的影片,,這些人甚至希望DVD的價格能夠高一些。但是零售商銷售新CD,、書籍和影片的做法正好相反,!像Best Buy這樣的公司,他們最初的定價都比較低,,有時候甚至低于成本,。為什么他們不用時間來進行差別定價呢?因為和機票不一樣的是,,DVD不像飛機座位一樣存在嚴格的產(chǎn)品數(shù)量限制,。事實上,第一周發(fā)售的數(shù)量會決定影片有沒有上暢銷排行榜,,而排行榜又會影響后期的銷售,。所以對于DVD零售商來說,他們不希望在發(fā)售初期定高價,,這樣會影響顧客的購買,,根據(jù)時間的差別定價對他們并不合適。 由此看來,,零售商采取的低價策略確實使他們在銷售的初期流失了一些利潤,,但他們能在銷售后期獲得更大的利潤。在DVD剛發(fā)行的時候采取低價策略,,吸引了大量的顧客,,但是損失了那些愿意支付更高價格的顧客身上的利潤。對于DVD零售商來說,,最大的夢想就是在DVD剛發(fā)售時,,不但能夠賣得多,而且能得到每位顧客愿意支付的最高價格,。既然航空公司的時間差定價策略不奏效,,有沒有其他辦法能識別每位顧客的最高支付意愿呢?也就是說,,能不能在顧客同時出現(xiàn)在音像店里的時候,,仍收取不同的價格呢? 個性化的價格:挖掘隱藏利潤的工具 我們可以設想這樣一個場景:當《2012》DVD開賣的第一天,,鮑勃和露西都來到了同一家音像店買《2012》,,鮑勃拿了一張20元的優(yōu)惠券,花了40元購買DVD,,露西為同一張DVD付了60元,。我們不通過時間來識別顧客的支付意愿,,而是根據(jù)顧客本身來識別:鮑勃的最高支付意愿是40元,露西的最高支付意愿是60元,。 乍一看,,這是一個讓人不舒服的想法,似乎是音像店 “剝削”了露西,。但是,,這個現(xiàn)象在我們身邊幾乎無處不在——比如你在書店買書的時候發(fā)現(xiàn)前面的顧客有打折卡或者優(yōu)惠券,而你需要付全價,;或者在買車買房的時候,,裝扮成隨便看看、胸有成竹的樣子能拿到更好的優(yōu)惠,。 所以,,我們可以直接對每位顧客收取不同的價格,或者對他們提供個性化的促銷折扣,,個性化的促銷是實施個性化定價的主要形式之一,,下面的例子也主要以促銷為主。 個性化定價主要包括三個步驟: 第一,,識別每位顧客最高愿意支付多少錢,。對于任意一張DVD,我們需要知道鮑勃和露西各自愿意付多少錢購買,。 第二,,在了解顧客支付意愿的基礎上,我們需要決定某個產(chǎn)品應該賣給哪些顧客,,以最大化自己的利潤,。比如,對于《2012》來說,,由于存貨和成本等因素的限制,,經(jīng)理愿意賣給鮑勃和露西,而不打算賣給只愿意出20元購買的琳達,。 第三,,設計“價格歧視”的機制:在上兩步的基礎上,我們需要制定一個“價格歧視”機制,。這個機制能讓不同的顧客享受到不同產(chǎn)品的優(yōu)惠,。例如,針對露西來說,,我們可能會提供一系列舊影片的優(yōu)惠券,,而不提供新影片的優(yōu)惠券。 顧客愿意支付多少錢 為了知道每位顧客最高愿意為一個產(chǎn)品支付多少錢,我們能不能直接讓他們開價呢,?這可能是個天方夜譚,,但是現(xiàn)在很多公司都有了豐富的顧客交易數(shù)據(jù),特別是網(wǎng)上零售企業(yè),。這使得企業(yè)有可能根據(jù)歷史信息,,針對每位顧客提供不同的價格。
更多資訊請關注銷售與市場微信公眾號,。 ![]() 責任編輯: 趙艷麗 責任校對: 肖亞超 審核:徐昊晨 免責聲明:本網(wǎng)部分文章來源于第三方平臺,,不代表本網(wǎng)觀點,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,! |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(wǎng)站
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5-4-20 22:45 , Processed in 0.045079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(wǎng)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