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先擴張銷售占據市場,,然后再提高研發(fā)能力,?還是一開始強化研發(fā),通過產品服務性能的提升來支持銷售,?兩種戰(zhàn)略發(fā)展路徑如何選擇,,面對高層不同的選擇如何協(xié)調,這是多數(shù)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必須應對的事情,。 華歐董事會 北京華歐公司是一家高科技企業(yè),,70%銷售額來自國內市場,30%依靠出口歐洲,、日本和美國,。該企業(yè)長期注重技術研發(fā),借助歐洲技術支持,,實現(xiàn)國內生產,,替代進口設備。 公司董事長是公司創(chuàng)立者,,畢業(yè)于美國麻省理工大學,,注重技術和研發(fā)工作。他早期將歐洲的技術引入國內,,進行產品仿制,,并代理銷售一些國外品牌,,后期認識到國外技術的巨大領先優(yōu)勢,以及知識產權問題,,于2005年在歐洲設立研發(fā)中心,。該研發(fā)中心單獨注冊,北京華歐占20%股份,,董事長占70%以上股份,。董事長長期在歐洲領導研發(fā)中心,研發(fā)中心的部分資金由北京公司提供,。歐洲研發(fā)中心與國內公司之間存在業(yè)務關系,,負責所有產品的研發(fā)工作,國內公司的研發(fā)部相當于生產設計部門,,負責局部產品技術問題,,以服務生產為主。該公司CEO在公司已有15年的工作經歷,,由于表現(xiàn)突出,,職務逐漸上升,最終于2007年被提拔為總經理,,并獲得一定股份,,也是董事會的重要成員。 方向之爭 2007年CEO正式上任,,當時歐洲,、日、美市場遭遇困難,,董事長回來主持會議,,決定加大銷售與營銷投入,在國內增設銷售辦事處,,用國內銷售增加和東南亞市場拓展來彌補出口的不足,,為此暫時減少新產品開發(fā)與生產,同時投資擴大幾款暢銷的中檔產品產能,。此次會議董事長做出很大妥協(xié),,之后他更加全身心地投入歐洲研發(fā)中心的運行。而CEO則帶領國內公司拓展市場,,成績顯著,,利用公司的現(xiàn)有產品系列擴大銷售、擴大生產,,除了部分產品改進設計之外,,國內新產品研發(fā)幾乎停止。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(fā),,出口市場進一步委縮,,國內銷售收入卻不斷提高,,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也取得了不錯的突破。從2008年開始,,國內公司高層以CEO為核心,,包括幾位重要股東,都支持用現(xiàn)有產品擴大國內和亞洲市場,,投資新的生產能力,,擴大銷售區(qū)域和深化銷售能力。與此同時,,董事長依然堅持增加研發(fā)投入,,甚至主動淘汰附加值低的產品,希望把銷售增長控制在合理水平,。 由此,,以董事長帶領的歐洲研發(fā)團隊為一方,堅持走技術路線,,希望依靠研發(fā)能力的提升不斷推出高端產品,,以占領國內高端市場和歐美部分市場;以國內公司CEO和部分董事為一方,,受鼓舞于不斷增長的銷售額和利潤,,希望走中檔產品路線,擴大產能,,銷售放量,,快速把錢掙足,計劃在獲得巨額利潤之后再投入研發(fā),。針對兩種發(fā)展路線,董事長與CEO各執(zhí)己見,,于是,,明爭暗斗開始了。 董事長訴苦衷 實際上,,兩種力量的爭執(zhí)焦點,,變成了是否繼續(xù)向歐洲研發(fā)中心增加投入的問題,是否加大國內公司的技術設計投入問題,,以及是否不斷推出實驗新產品的問題,。在資源約束下,研發(fā)投入與銷售投入成為一對矛盾體,。 董事長一直認為,,持續(xù)的大規(guī)模投入研發(fā)都有可能無法趕上歐美的普通技術,研發(fā)投入需要持續(xù)增長,。董事長在給CEO的一封信件中表明了觀點:“我一直專注于開發(fā)兩種系列的新產品�,,F(xiàn)在的業(yè)務雖然是我們目前的核心,,但項目的收益極限我們都很清楚,要上臺階就必須有高端新產品,。我在巴黎建設團隊,,為的是可以用歐洲專家。只有控制專家和技術內容,,我們才有低成本和差異化優(yōu)勢,,而根據眼前需要請零散技術人員是沒法控制時間和成本的�,!� 從華歐公司的發(fā)展歷史看,,董事長確實很有眼光。早期利用國外技術在國內生產產品,,替代進口產品,,占據了國內的高端市場,之后繼續(xù)投入研發(fā),,把一些產品出口到歐洲的低端市場,,并希望逐漸向國外中檔市場滲透。董事長堅守的理念是依靠技術力量掙外國人的錢,。 但從2007年開始,,在CEO和董事會幾位成員的堅持下,研發(fā)投入,、新產品項目受到大幅縮減,。董事長向董事會、CEO描述了歐洲研發(fā)中心由于公司不支持受到的挫折: “超星項目由于多種原因失敗,,為此,,我在穩(wěn)定歐洲研發(fā)團隊方面遭遇很大困難。我以前常和David(即CEO)說,,我們的平臺比國外低,,要注意和能人一起成長,有的專家短期沒成果,,要給他機會,,總是直接索取技術成果不行,沒點長遠眼光能做成什么事,?我理解David面對的壓力,,他管營銷,管國內那么多人吃飯,,所以后來我?guī)缀醪煌鶉鴥韧扑]專家了,。國內要求專家必須半年出產品,這不是研究規(guī)律,。超星項目雖然失敗,,但我們至少積累了技術,,至今我仍然認為超星項目在國內外都有市場。 “后來我把新業(yè)務的目光放到了3C,。2008年包括我在內的幾十個人開始研究,,推進順利,特別是結合當前形勢,,我們準備了一條經濟路線,,投入可控,這個在公司會議上我們都有溝通,。我那時沒有和David談太多,,因為David一直拼力維持收入,我要等設計成熟再說,。我明白2009年形勢也不會好,,東歐增長暫緩一年規(guī)避風險,沒什么大不了,,一年之后還可以擴大,,畢竟我們這方面做熟了,關系牢靠了,,有品牌和口碑了,。正好借機傾盡全力研發(fā)3C,以它為突破口,,然后深化幾個技術,,高端市場就可以切入了。這一年銷售不用增長,,積累為主,。要抓大機遇,我們如果一直固守于老業(yè)務,,只能短期掙點錢,,失去了戰(zhàn)略機會未來就不會有大發(fā)展。這個思路我和David溝通多次,,David有些固守老思維,,舍不得放棄眼前利潤,。David始終認為歐洲投入研發(fā)費用太高,。最近關于借新形勢推出3C的想法被David幾乎徹底否定,3C只能小規(guī)模研發(fā),,這是我個人投資,。那次董事會我真想堅持否定掉David的想法,堅持上3C,。 “還有V項目,,我也認為潛力巨大,,當然不可能明擺著賺錢,得先做,,做的過程中創(chuàng)造出新產品,、新項目。眼見著就掙錢的機會,,這個世界沒有,,不創(chuàng)造不投入,就沒機會,。這個項目也許董事會有些人認為我只是腦瓜一熱就提了,,我不是那樣做事的。我希望國內公司調查亞洲市場情況,,公司做得不細致,,剛開始就否定了。別的項目,,我不想多羅列,。 “我們固守老項目,也許還有5年掙錢時間,,但大陸已經有公司到歐洲來了,,看到了這些東西,他們要是上馬,,兩年內我們沒優(yōu)勢了,。他們根本不研發(fā),而是抄襲,,雖然低價,,質量差,可是量大,,敢做關系,,你們在國內摸爬滾打多少年了,難道會不知道這些,?” 以上這些內部通信和會議發(fā)言,,充分表明了董事長的發(fā)展路線,在三個主要新研發(fā)項目都被國內公司徹底否定之后,,董事長徹底發(fā)現(xiàn)問題的根本和嚴重性,,而此前他一直以為主要是溝通問題,并為此做出了很多妥協(xié),。 更多資訊請關注銷售與市場微信公眾號,。 ![]() 責任編輯: 趙艷麗 責任校對: 肖亞超 審核:徐昊晨 免責聲明: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第三方平臺,不代表本網觀點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,! |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站
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5-4-20 14:51 , Processed in 0.050699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