價格的倍增效應(yīng)
2000元的手機與1000元的手機,,價格上相差一倍,但性能僅多了10%,,然而,,還是有很多消費者愿意為這10%多付出1倍的錢。 但他愿意多花1倍的價錢,,真的是希望購買這10%的功能嗎,? 不是。其中相當數(shù)量的消費者,,之所以多掏1000元,,其實只是從這款手機里獲取“獨特”的價值——自己跟別人不一樣。 這類價格上的“遞增”效應(yīng),,隨處可見,。 為什么1瓶康師傅水才賣1塊錢,而依云水可以賣到10幾元,?為什么奇瑞才6萬,,而奔馳要60萬? 是因為依云的水比康師傅的水好喝10倍嗎,?是奔馳的性能比奇瑞優(yōu)越10倍嗎,?都不是。商品顯然并不是圍繞著商品本身的性價比展開的,。 所以我們明白了,,商品多出1分價值,價格卻可以提高10分的秘密——讓性價比原理失效,! 當然,,這里說的是“狹義性價比”,是指純粹以商品物理效用為衡量指標的性價比,,“廣義性價比”則囊括了消費者對商品的精神享受等衡量指標,,比如:買了名牌讓自己倍兒有面子,這種精神感受也可以納入性價比,。 當我們研究的焦點是商品時,,狹義性價比理論是成立的;當我們研究的焦點是消費者時,,狹義性價比理論則總是失效,。
兩個思考模式,決定兩種產(chǎn)品檔次
當我們的研究對象從商品到消費者時,,商業(yè)才有了新的視角,。那些高呼微利時代來臨的人,其實是對商業(yè)認知的匱乏——時代發(fā)展到今天,,他們?nèi)匀欢⒅唐凡环拧?BR>僅僅從商品身上,,確實已經(jīng)很難獲取豐厚的利潤,。但是當你把焦點放在消費者身上時,卻可以獲取更大的空間,。 仍舊以我們前面談到的瓶裝水為例,,消費者在購買瓶裝水時,其實有兩種思考模式:
第一種:關(guān)注產(chǎn)品本身,。 這種購買思考往往是尋求最大邊際利益的:我如果花1塊錢能解決口渴的問題,,我就沒必要花2塊錢。 于是,,越便宜的水越好賣,。所以廉價的康師傅礦物質(zhì)水成了行業(yè)金字塔底端最大的基數(shù),而且全行業(yè)的低端瓶裝水基本上都在1元2元徘徊,。誰想賣貴些,,注定會以銷售額下跌為代價。在這種消費思考模式下,,瓶裝水基本被限定在一個“硬”墻內(nèi),,無人能打破這個藩籬。 這種思考模式完全以商品邊際效用為出發(fā)點的,,這種思考模式下,,水不可能賣貴!
更多資訊請關(guān)注銷售與市場微信公眾號,。

銷售與市場網(wǎng) sysyfmy.com(作者: 楊江濤)
責任編輯: 趙艷麗
責任校對: 肖亞超
審核:徐昊晨
免責聲明:本網(wǎng)部分文章來源于第三方平臺,,不代表本網(wǎng)觀點,如有侵權(quán)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,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