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,,中國GDP總量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,,2012年,中國人均GDP將超過4500美元。從國際經濟規(guī)律上看,,人均3000美元到8000美元期間,,會出現所謂的消費升級。 這個消費升級的主要體現是:第一,,飲食,、衣著、家具,、電器等基本生活層面需求增長趨緩,,這方面的消費總量在整個居民消費中的比重明顯下降。 第二,,住房房租及燃料費用,、醫(yī)療保健、汽車,、交通通信,、休閑娛樂等消費支出明顯增加。特別是汽車消費支出大幅增長,,人均GDP從5000美元到6000美元時,,交通通信費用跳躍增長。 第三,,活躍中老年人成為消費新主力,。“60后”與“50后”相當一批人已進入退休或半工作狀態(tài),,由于孩子普遍成家立業(yè),,這批人的消費能力開始釋放,與過去老年人保守與經濟收入不佳相比,,“新中老年群體”思維活躍,,消費能力強,已經成為旅游,、住房以及享受型服務業(yè)的消費主力之一,。 第四,財產性收入將占據消費的相當一部分,。出租住房,,搬遷,投資股票債券等財產性收入,,正在構成消費收入的相當一部分,,與過去工資獎金等勞動性收入相比,財產性收入的支出更多傾向于收藏品,、奢侈品以及享受方面的消費,。 現在我們要回答的問題是,,消費升級對企業(yè)意味著什么? 我個人觀點是,,中國企業(yè)在過去30年的主線有兩條:一個是企業(yè)管理體系的“產品化”,,也就是以低成本為特征的成本型管理;另一個是企業(yè)營銷體系的“品牌化”,,其主旋律是以西方生活方式為標桿的“品牌化”營銷,。 這兩條主線對應著中國經濟的兩個重大特征,產品化對應著產業(yè)結構的扭曲:“十一五”與“十二五”期間,,第二產業(yè)獲得了極大發(fā)展,,而第三產業(yè)的增長指標都沒有完成,結果是,,中國第三產業(yè)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比國際一般標準低10%左右,。體現在企業(yè)競爭上,那就是企業(yè)之間的競爭主要體現為成本方面的競爭,,即基于成本領先的價格戰(zhàn)是主流,。 品牌化營銷的背后是新興中產階層的崛起,這是一個以西方生活為標桿,,以中國式幸福感(如對“家”的特殊情感)為內容的消費運動,,這場運動的核心在于中產階層通過對各種“新產品”的消費,重新定義“家”的含義,,當然,,也包含了“80后”這一代新群體表達“個性”的網絡消費潮流。 按美國高盛公司的預測,,未來十年,,將是中國經濟總量有可能超過美國的十年。我的預測是,,未來十年的消費流行可以用組合詞來形容,那就是“奢侈享受化+日常生活服務化”,。 從社會學上講,,奢侈享受化消費是人均5000美元到1萬美元期間的“顯性消費”,或者叫看得見的消費,。為什么人們需要通過那些遠超過實際使用的“大名牌”來顯示或“炫耀”自己的身份與地位,?因為這是一種由“自我認同危機”導致的需求,套用一句網絡語言:“人們消費的不是品牌,,人們消費的是面具,。”快速的“變換面具”可以幫助新富忘記“我是誰”,,而不斷地去適應“別人希望我是誰”,。 這種奢侈或享受化潮流的最大受益行業(yè),,是那些可以在重要場合實現這種“標簽”功能的行業(yè),比如在社會中的旅游,、服裝,、手包、汽車,、住房等,,以及家中的收藏、字畫,、珠寶黃金,、高檔餐具、寵物等,。 在表面的繁華將消費推向虛榮與浮躁的同時,,理性的、以效率為核心的消費正在一步一步成為主角,,這就是日常生活的服務化,。用服務來替代產品功能,將是未來20年消費的主流,,甚至這也是中國企業(yè)轉型的真正含義,。這是因為產品滿足的是功能需求,而服務滿足的是個性需求,,功能需求可以工業(yè)化,,而服務需求則體現的是個性化。中國企業(yè)從制造轉型,,其實就是從“工業(yè)化滿足客戶需求”,,到“個性化滿足客戶需求”,而這不再是機器或技術的革命,,而是組織方式與管理方式的革命,,這也是中國大多數企業(yè)在轉型中總找不到門路的原因,因為它們總想低成本地把員工“工業(yè)化”,,而不是高回報地讓員工“智慧化”,。 網絡的出現,推動了這一場日常生活服務化的潮流,,我覺得品牌退出歷史舞臺的時間不會太遠了,,當像Facebook、“推特”這樣的SNS平臺建立了一種全新的人際誠信體系,,我們終于發(fā)現,,品牌其實是人們在信息成本很高的情況下的一種無奈選擇,我們并不需要品牌,,我們需要的是企業(yè)的誠信,,而誠信并不需要“大品牌”來體現,,誠信完全可以在人與人之間的SNS中體現。 這就是消費潮流中的“小眾化”,,或者叫“細分化”,。在西方,小眾化已經是消費成熟的標志,,在中國,,由于人口眾多,多元化的消費趨勢會同時并存,,但無論如何,,尊重個性,尊重人性的大趨勢正在重塑新營銷方式,,而尊重人性與個性下的營銷,,就一定是對消費者進行精確分析的數據化營銷。 (編輯,;王玉[email protected]) 更多資訊請關注銷售與市場微信公眾號,。 責任編輯: 趙艷麗 責任校對: 肖亞超 審核:徐昊晨 免責聲明: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第三方平臺,不代表本網觀點,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,! |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站 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4-12-25 10:05 , Processed in 0.034739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