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忘記了自己的來路,,迷失在半生不熟的西洋文化籠罩下的品牌文化叢林之中,。 曾經的輝煌 美國人是快餐文化和實用主義文化,,一群從歐洲逃亡到北美大陸的難民,,早已失去了歐洲貴族社會的高貴氣息和內涵。在這種新文化孕育下,,誕生了肯德基和麥當勞這些快餐品牌,,講究感官刺激而不是心靈升華的大場面天災或血漿電影才會產生,加速溝通和商業(yè)便利的實用性電腦才會產生,,追求快速時尚而穿著簡便的服裝風格才會產生…… 日本是個狹小島國,,所以日本文化包含了精致和精細的特征,物盡其用,,完美無止境,。看看無印良品,, 各種我們想不到的日用小器皿,,他們都可以事無巨細地想到,精致到連最細心的中國女人都佩服,;日本的食品包裝袋精美到讓你有買櫝還珠的感覺,;日本在數(shù)碼相機和汽車方面做出這么好的成績,是和他們的精細和精致分不開的…… 反觀中國,,我們的文化是什么,?是儒家、道家還是釋家,?我們看《宮》或《步步驚心》,,感覺那是另外一個陌生的世界。而在日本奈良,,房屋建筑和女性穿著,,都能真切感覺到隋唐氣息的一脈相承。 中國人五千年的文化歷史積淀,,曾經有自己獨特的社會文化體系,,以及衍生出來的獨特生活方式。從服裝來看,,夷狄是披發(fā)左衽,,而中夏禮服皆右衽,中華服裝幾千年都是高冠長袖,,腰間佩玉,;就飲食來說,,是食不厭精,膳不厭細,,中華食品始終是色香味俱全,,杜絕快餐文化和渾淪吞棗;飲茶來說,,講究茶禪一味,,梵我一如,所以才有供鴻儒人士閑情雅致的功夫茶具,。 中國人講究符號象征、吉祥福瑞與風水,,所以家居與裝飾品中,,鶴和龜代表長壽,,貔貅代表財富,,獅子踩幼獅代表子孫昌盛,獅子踩球代表官運亨通,,珠簾可以辟邪,,桌子用圓桌代表家和團圓,角落里躺著的巨型景德鎮(zhèn)瓷瓶,,也代表吉祥穩(wěn)順,,連吃的包子,也要雕琢成元寶模樣,,寓意錢財滾滾…… 一個民族的文化和風俗,,決定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習性,進而決定了人們的消費觀念和對品牌的識別,。 古代中國的商業(yè)和品牌,,深深烙上了這些文化的味道。 300年歷史的同仁堂,,標榜“但愿世間人無病,,何妨架上藥生塵”,語氣語調頗似“安得廣廈千萬間,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”,,無不滲透中國古人樸素的阿彌陀佛普渡價值;而其夸耀的供奉御藥,,慈禧太后御用,,童叟無欺等廣告術語,又銘刻著中國式的忠君和禮智信的思維范式,。 清光緒年間的糕點店稻香村,,根據(jù)中國的四時三節(jié),,端午賣粽子,中秋售月餅,,春節(jié)供年糕,,上元有元宵,至今生意火紅,,體現(xiàn)了中國民以食為天的精神,。更別說吳裕泰的茶葉,盛錫福的帽子,,全聚德的鴨子,,甚至中國古代的銅錢,也是外圓中方,,體現(xiàn)做人圓潤和修身剛正的精髓,。 商品和品牌,與人民的生活習慣和風俗,,緊密融合在一起,。試想,如果來個洋腔洋調,,賣茶葉的吳裕泰,,品牌標語改寫成“JustD r i n k It”或“有了吳裕泰,生活好滋味”,,豈非不倫不類,?中國人有自己的文化和歷史,就應該有自己的商業(yè)和品牌特征,。 民族獨立,,文化投降 中國歷史悠長,但我們現(xiàn)在卻生活在被西化的新時代,。中國從秦朝終止戰(zhàn)亂,,統(tǒng)一群雄,到漢朝400年的文治武興,,中華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積淀,;三國稱雄之后,來了個五胡亂華,、中原淪陷,,幾百年后才迎來令華人驕傲的隋唐,萬國朝貢,。那時中國人甚至認為,,非中國則為夷狄犬戎,需教化之,民族自信心空前高漲,,就像當今美國自命世界父母官一般,。 隨后的宋朝只顧發(fā)展經濟,陶醉于詩詞歌賦,,不休武備,,先后被遼、金,、蒙元蹂躪,,從北宋縮到南宋,最后被元朝壓制90年,,民族自信心進入低谷;之后曇花一現(xiàn)的明朝,,中華文化和自信心僅喘息270多年,。隨著清朝辮子軍入關,中國文化再次遭受蹂躪(清朝皇帝很狡猾,,暗中施行很多對中華文化的抵制和滅絕政策)。19世紀中葉以來,,西方列強排著隊來欺凌中國,,中國人的自信心從自負、自疑到自卑,,只用了半個世紀,,從此開始認為,月亮都是外國的圓,。 在軍事政治上,,毛主席讓我們揚眉吐氣,列強全部滾蛋,。但是在經濟與文化層面上,,西方改用了“隨風潛入夜,潤物細無聲”的方式,,槍炮變成了糖衣炮彈,,大腦全部被他們洗蕩,崇洋媚外,,依然是中國都市消費的思維主流,。凡屬和中國文化相關的詞匯和元素,都被納入老土,;凡屬和西洋相關的詞匯和元素,,都趨之如騖,頂禮膜拜,奉為時尚,。 試看我們每天的生活中,,除了臉孔、語言和飲食習慣,,哪些還證明我們是華人,?我們穿的衣服是H&M和Uniqlo,我們用的手機是iPhone,;我們說話以夾雜英文為榮,, 我們跑到香港,就為排隊購買LV和Prada,,女性使用“你值得擁有”的歐萊雅,;我們的飯桌不再要求是圓的, 我們的房間裝飾要歐式的,、日式的,,就是不要中式的;有錢人為彰顯品位,,寧愿購買騙人的達芬奇,,也不屑國貨;我們想休息時,,不去茶館,,而是去星巴克……我在家中窗前抽煙,眼觀車水馬龍,,沒有幾個車子是民族品牌,;對面的建筑是歐式的,連小狗吃的狗糧,,都是DOVE的Pedigree,。 洶涌的西方觀念,已沖擊和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,。讓人悲催的現(xiàn)實是:西方有其一脈相承的文化土壤,,運作品牌上幾百年,而我們才剛剛開始20多年,。我們除了沒有根基的盲目拷貝,,并不知道何去何從。 更多資訊請關注銷售與市場微信公眾號,。 ![]() 責任編輯: 趙艷麗 責任校對: 肖亞超 審核:徐昊晨 免責聲明: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第三方平臺,,不代表本網觀點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,! |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站
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5-4-20 11:28 , Processed in 0.041742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