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對中國文化的展望是一個挺悲觀的態(tài)度,。提到服裝復興,我馬上想到四個字叫做“百廢待興”,。我想我們可以參考別的國家,,看看哪一個才是中國可以參考、可以走上的道路,。 先說日本,。二戰(zhàn)后,日本迅速西化,,其服裝產業(yè)在國際上惡名昭彰,。后來日本改變了。1981年的一場服裝秀上,,日本設計師打破了歐洲人對服裝的傳統(tǒng)看法:他們用了大量的黑色——黑在傳統(tǒng)日本美學里很重要,。他們特別注重物料和材料本身的質感,探究怎樣黑出不同的光澤,。 這些日本設計師在巴黎學習,,有意無意地都找到了某種日本精神,那個精神不在于表現(xiàn)上的細節(jié),,而是直接挖到了日本傳統(tǒng)美學的核心,。此后,,大家對于日本式的服裝就有一個概念,日本服裝在國際舞臺上出來了,。 我們看另一個國家:比利時,。以前我們不知道什么叫比利時風格,這不是歐洲歷史上一貫的,、有著獨特審美的國家,。但是今天的比利時是什么?非常大膽,,非常前衛(wèi),,非常創(chuàng)新。 這些印象怎么來的,? 來自于90年代比利時那兩,、三代設計師的努力——在自己的傳統(tǒng)或中斷、或真空的條件下,,干脆拋開包袱,,以嶄新的面目出現(xiàn)。他們不是法國設計師,,不是美國設計師,,他們來自于一個沒有太明顯的服裝傳統(tǒng)的國家,索性大膽嘗試,,卻打造了一個比利時的國家形象,。 這是兩個極端例子對不對?我們再看另外一個國家——美國,。美國非常有趣的地方是:幾個服裝界的大牌都在有意地塑造一種叫做美國風格的東西,。你穿耐克就知道什么叫美國文化,不管你是高雅,,還是貴族,,還是平民,美國文化都在里面,。 回到中國,,我們很尷尬地處在兩者之間:不像日本和印度,我們丟掉了中國穿衣的傳統(tǒng),,又不像比利時那么極端,。說中國沒有美學那是不可能的,但是中國有很強烈的文化身份嗎,?說到形象代言,,你可能想到長城、熊貓,、功夫,。那中國的文化身份是什么,?很難說得出來。 若要真地營造一個在國際上站得住腳的,、有著鮮明中國風格的服裝,,并不在于傳統(tǒng)服飾的改造這么簡單、這么表面,,而在于有沒有文化精神在里面,,有沒有國家品牌在里面。 所以服裝這個東西,,至少時裝,,從來都不是獨立的。這是需要企業(yè)廣泛地,、主動地,、甚至跨行業(yè)地的參與到整個國家文化的營造,才能找到出路,。 更多資訊請關注銷售與市場微信公眾號,。 責任編輯: 趙艷麗 責任校對: 肖亞超 審核:徐昊晨 免責聲明: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第三方平臺,不代表本網觀點,,如有侵權請聯(lián)系我們刪除,! |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站 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4-12-25 22:12 , Processed in 0.042680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