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度 30|||
中國企業(yè)的笑柄
“內戰(zhàn)外行,,外戰(zhàn)內行”這是我對中國營銷的真切感受,。在中國做營銷,,可以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:做什么都不能做比較,看什么都不能看企業(yè)宣傳資料,。因為一比三分低,一看氣死人。當你埋頭干事,,踏踏實實做產品,、辛辛苦苦建渠道、一心一意建隊伍,、千方百計做促銷的時候,當你費盡九牛二虎之力,,終于在市場上有了立足之地的時候,抬頭一看,,同行們的表現能嚇死你——人家正閑庭信步,,不是創(chuàng)造著增長的神話就是在書寫速度的奇跡,更重要的是人家擺出的是與高手過招,、與強者下棋的姿態(tài),,動不動就“驚歐美、超日韓”,。
這些不斷“創(chuàng)造”神話的企業(yè),,他們的宣言是張揚的,表現卻是謙虛的——這些號稱在海外暢銷無阻的品牌,,在國內市場卻似乎是隱形的,,少見蹤影。更讓人迷惑的是這些“打遍歐美無敵手”的品牌,,其說明書是只有自己才讀得懂的中國式英文,。這樣的外戰(zhàn)內行其實是在“意淫”:顯然大多數都是在吹牛!
吹,,可以“提高”品質
中國經濟目前主要是外向型經濟,,引以為豪的“雞的屁(GDP)”,其最大貢獻來自于出口,。在改革開放初期,,因為中國經濟積貧積弱,,國內市場小,國內的購買力也很弱小,,而需要花錢的地方實在太多,,于是,國家便鼓勵產品外銷,,以便能多掙一點外匯,,來充實我們那干癟的腰包。
資本主義不是同桌的你,,他們的錢可不是那么好賺的,,老外對產品質量的高度重視與嚴格檢查,使低質產品很難蒙混過關,。更重要的是,,人家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的法律是很周密、很健全的,,企業(yè)要想敲開國外市場,在質量方面是不能出現任何閃失的,。如果在質量方面出現了閃失,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億元的高額索賠,,不搞到你傾家蕩產,,也要讓你家破人亡,所以大家不敢也不能做壞人,,只有實實在地去做好產品,。
而國內市場,在制度建設方面始終都是落后的,,管理總是不給力,,又總是把標準降得很低,監(jiān)管總是不嚴,,商業(yè)規(guī)則似乎總是在為商人撐腰,,特別是對一些“投資大戶”或“納稅大戶”,但凡遇到問題的時候,,對其做出的懲罰往往好似在調情,。在此種環(huán)境下,做好人的成本很高,,而做壞人的成本卻很低,,于是中國市場便出現了大量“劣幣驅逐良幣”的行為。
因為內外有別,,在外銷方面留給人們的正向聯想實在太過豐富:嚴格的品質管理,,一流的生產環(huán)境,超高的產品標準……總之,外銷已經成為品質好,、企業(yè)強的代名詞,,不僅能很好地為品牌進行背書,而且還能借此獲得較高的溢價,,精明的商人總是利用信息不對稱的市場機會,高調宣布自己的產品已經暢銷全世界,。
吹,,是為了順應全球化
中國企業(yè)特別是民營企業(yè)的突飛猛進式發(fā)展,盡管伴隨著野蠻生長,,卻也顯得生機勃勃,。剛走過青春期的中國企業(yè)很是燥動,他們急于證明自己已經長大,,十分渴望跨出國門,、走向世界,渴望向成熟的世界級企業(yè)亮出自己的肌肉,。
巧合的是,,此時“全球化”狂風大作,席卷了地球的每一個角落,,信息化更是讓碩大的地球變成了一個村,,即使站在自己家門口,也能參與全球競爭,。
全球化思潮在中國得到了熱烈擁抱,,即便是賣一碗小面,你也得有點全球思維,,要不然你都不好意思在這個江湖中行走,。全球化每每被宣稱為“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”,而種種“機遇與挑戰(zhàn)并存”的預言和“實現雙贏”的愿望充斥了中國企業(yè)家的心靈,。
中國人做企業(yè)愛趕時髦,、追熱點,此時,,如果不攙和一下全球化概念,,似乎就不能叫做企業(yè)家,當然,,在中國企業(yè)家眼里,,對全球化的理解,就是要做到產品暢銷全世界,。于是就出現了這樣一種怪現象:有能力者將產品銷往全世界,,無能力將產品“吹”往全世界!
吹,,是商界“忽悠經”的需要
把產品“吹”遍全世界,,其中一個很大的目的是為了“忽悠”經銷商,。中國企業(yè)的主流贏利模式是經銷制,即廠家借助經銷商的渠道,、團隊,、資金等優(yōu)勢將產品快速鋪向終端,以推動消費者購買,。由于產能過剩,,渠道相對稀缺,所以中國開始進入“渠道為王”的時代,,掌握著渠道資源的經銷商總是在合作中掌握主動,,而且因此具備了很強的話語權。中國經銷商不是省油的燈,,他們對“未成之事求全責備,,將成之事則委曲求全”,不少經銷商擁有的是“傍大款走正道”思想,,冀望能夠借廠家之力,,來收拾出一個能夠由自己主導和支配的市場。
但是,,中國的大多數企業(yè)都有一個通病,,即產品不新、企業(yè)不強,、支持不大,,多數品牌除了紙面政策之外什么都沒有。在此情況下,,如何才能吸引經銷商,?迫不得已,他們開始進行品牌化妝,,把企業(yè)“吹”得大一點,,把品質“吹”得好一點,并希望以此來打動經銷商,。
品牌化妝,,其實就是要用絕大多數人無從考證的東西來為品牌進行背書,因此,,在國內就太容易穿幫,,風險極大。精明的商人便把眼光投向很多人不懂,,也無法去考證的“外銷市場”,,于是,大公司、小企業(yè)一起打出了“產品暢銷全世界”的招牌來招搖過市,,甚至把親朋好友出國旅游時捎去了一瓶自己的產品,,也都說成是暢銷國內外了。
“走出去”并非都是光榮
作為目前全球第二大經濟體,,中國仍然是外向型經濟,,嚴重依賴出口,然而中國企業(yè)走出去之后,,其實帶來的并非都是光榮,,有些甚至是一種恥辱。
本人曾經研究過很多“走出去”的中國企業(yè),,大多數大企業(yè)都是內戰(zhàn)風行、外戰(zhàn)外行,,即使是在海外市場取得成功的先驅,,其實也是為了出口轉內銷的需要,用發(fā)達國家為國內市場的混戰(zhàn)做了品牌背書,。
至于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白酒業(yè),,在“走出去”這個命題上,基本上是處于一種“雷聲大雨點小”的狀態(tài),,茅臺是中國最會賺錢的白酒品牌,,也是利潤率最高的企業(yè),可以稱得上是中國白酒中的奢侈品牌,,其走出去的象征意義大過實際價值,,更重要的是,這些在國內被眾人仰視,、甚至花錢也買不到的品牌,,“走出去”的結果卻是呈現出“內貴外賤”的品牌自殺姿態(tài)。
外戰(zhàn)內行的是中小企業(yè),,它們多數干的是為國外品牌代工的活兒,,做的是世界工廠的工作,更準確地說,,是擔當著世界組裝車間的角色,,最終,用血汗錢,、用資源換來的是無限惡果,,基本上談不上什么競爭力。
中國企業(yè)“走出去”的形式,,是作為世界工廠走出去的,,而不是以世界銷售,更不是世界營銷的形式站立到國際市場之中,因此,,這種“走出去”始終仍然處于價值鏈的最低端,,遠沒到值得慶祝的時候。
什么是全球化競爭,?
在全球化時代,,并不一定要“走出去”才是全球競爭。此時,,站在家門口參與的其實就是全球競爭——即使在家門口,,你也可以看到一個價值更高的美國品牌,一個質地不錯的日本品牌,,甚至是一個僅為少數高端消費人群所追逐的奢侈品牌,。
姑且不論當我們站在全球舞臺上的時候,如何去跟美國的金融與科技掰手腕,,又如何去跟德國模式的精密制造拼內功,,如何與日本的高端制造業(yè)比實力。單是在我們的家門口,,今天出個“三聚氫氨”,,明天又出個“地溝油”,還沒來得及擦完前面的屁股,,后面又有人把良心藥制成了“毒藥”,,要知道,我們國內商業(yè)界的這種做法,,其實是用大公無私的國際主義精神,,把消費者推進洋品牌的懷抱。
這些年我不厭其煩地在推銷一個觀點,,那就是中國消費者其實很善良,,你只要對他好那么一點點,他就會以數倍的感恩之心來回報你,。明白了這個道理,,要做品牌其實也就開始變得不那么難了。
中國企業(yè)應該低調一點,,去實實在在地做產品,,而不是拿個大喇叭整天“吹”國際化,能夠讓中國同胞們愈來愈多地買到真正價廉物美的本國商品,,既能改善生活,,又能實現自己的報國理想,對于大多數企業(yè)而言,,這就是成功,。( 孫曙光 田友龍著)
素顏: 價廉物美? 不一定是真的,,里面太多水,?質疑!
劉春雄: 小企業(yè)外戰(zhàn)內行,,大企業(yè)內戰(zhàn)內行,。中國出口的主力軍不是大企業(yè),而是小企業(yè),。
金煥民: 給夫子與友龍的建議:把文章格式弄得規(guī)范些,看著眼累,。中國企業(yè)羅卜快了不洗泥,,寫文章也忌諱。
中國企業(yè)外戰(zhàn)內行,,這個結論不是能夠輕易下的,。這個好像主要不 ...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站
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5-4-20 03:57 , Processed in 0.035607 second(s), 18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