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|
第二章:群狼共舞,洋品牌扎根中國
2.1 變中國為根據(jù)地
說到國際餐飲,,也許很多人第一時間內馬上會想到麥當勞和肯德基,。如今,以麥當勞,、肯德基為首的洋快餐早已經(jīng)深入到了我們的生活,不僅僅在北京,、上海,、廣州等大城市,很多地級市甚至縣城內,,都可以看到洋快餐的身影,。
如果說肯德基、麥當勞是國際餐飲進入中國市場的“頭狼”的話,,那么如今的中國市場,,已經(jīng)是洋餐飲在“群狼共舞”了。
我們簡單的梳理一下一些國際知名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歷程:
1987年,,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,,如今已經(jīng)成為國內洋快餐的第一品牌;
1990年,麥當勞第一家快餐店在深圳開業(yè),;
1990年,,必勝客登陸中國;
1992年 吉野家在中國北京開設了首家門店,;
1995年,,味千拉面進入中國;
2003年10月,,“棒,!約翰”進入中國,短短幾年時間里,, 已先后在上海,、北京、深圳,、杭州,、蘇州等地開設了近70家連鎖餐廳;
2005年,又一來自美國的強敵加入中國市場的競爭,那就是全球第二大漢堡連鎖公司漢堡王,;
2005年3月,,來自韓國的韓美味餐飲管理(北京)有限公司正式在中國北京掛牌;
……
這只是對國際餐飲品牌的簡單羅列,,除了以上所提到的這些品牌以外,,還有數(shù)量龐大的國際餐飲企業(yè)在國內市場生根、發(fā)展,。
據(jù)中國烹飪協(xié)會洋餐專業(yè)委員會的統(tǒng)計,,目前在中國有近2萬多家洋餐企業(yè),其中洋式正餐有3200家,,洋式快餐有4000家,,酒吧3840家,咖啡廳3500家,,茶餐廳3000家,,日餐、韓餐及東南亞餐等大概有2500家,。
可見,,洋餐飲已經(jīng)成為中國餐飲市場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,甚至已經(jīng)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(chǎn)業(yè),。
很多國際餐飲企業(yè)進入中國,,并不是滿足于在國內開幾家餐廳這么簡單,而是在戰(zhàn)略高度上對中國市場的重視,,甚至把中國變成了全球發(fā)展的根據(jù)地。這很大程度上在于中國餐飲市場的龐大,中國市場對國際餐飲的吸引力,。
而事實上,,中國市場也正是這些洋餐飲全球版圖內貢獻最為豐厚的地區(qū)之一。如肯德基在中國市場的營業(yè)份額就成為了其全球營業(yè)收入總額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,。來自韓國的韓美味也把海外的第一個分支機構設在了中國,,甚至在中國斥巨資建立了餐飲培訓基地,把中國市場變成根據(jù)地的決心可見一斑,。
隨著全國經(jīng)濟一體化程度的加劇,,中國市場龐大的商機,也會更加吸引眾多國際餐飲品牌對中國餐飲市場的偷覷,,可以預見,,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國際餐飲品牌進入中國,也將進一步加劇中國餐飲市場的競爭,。
2.2多種力量的博弈
如果你生活在城市,,那么只要稍稍出去溜一圈,就通常會發(fā)現(xiàn)各種風格,、各種類型的餐廳,、酒店會呈現(xiàn)在我們的面前。
從經(jīng)營內容上來看,,有快餐,、有火鍋、有小吃,、有休閑餐廳,;從經(jīng)營類別上來看,有中餐館,、有日本料理,、有韓國燒烤、有泰國菜,、有意大利披薩等等,。人們就餐的選擇變得更加豐富,“不出國門,,吃遍世界”已經(jīng)不再是夢想,。
由此可見,中國市場日益體現(xiàn)出更大的包容性,,人們的口味也日趨多樣化,。這一切都是基于中國餐飲市場消費龐大的需求。
打個比方,,如果只有一個人,,可能他的口味有一定的習慣,,鐘情于某一種餐飲食品,那么其他類型的餐廳可能就沒有機會,。但是如果是十個人,、一百個人呢?中國13億人,,消費者的口味類型大大拓寬,,對于餐飲企業(yè)來說,無論是國際餐飲還是國內本土企業(yè),,都具有很大的市場機會,。
正是中國市場的包容性與消費者口味的多樣性,催生了國際餐飲在國內市場“百花齊放”的市場現(xiàn)象,。
雖然國際餐飲在國內市場呈現(xiàn)出多樣化的特征,,但是,從國際餐飲在中國的現(xiàn)狀來看,,有幾大品牌在國內發(fā)展顯得更加惹人注目,,從一定意義上來說,國際餐飲在中國的競爭就是這幾股力量的博弈,。
第一股力量當然是以肯德基與麥當勞為代表的洋快餐,。這兩大巨頭在國內的發(fā)展歷程十分耐人尋味,對于麥當勞與肯德基在中國的發(fā)展,,在本書的以下內容中將有詳細的敘述,,在此就不多說。
第二股力量就是以味千拉面,、吉野家為代表的日本餐飲企業(yè),。
1995年,味千(中國)控股有限公司成立,,取得日本品牌“味千拉面”的中國總代理權,。到2006年,味千中國的營業(yè)額已經(jīng)達到了4.4億元人民幣,;2007年3月,,味千中國在香港聯(lián)交所主板掛牌,在中國內地經(jīng)營的餐飲企業(yè)中實現(xiàn)率先在香港上市,。目前,,味千中國在香港、深圳,、廣州,、上海、福州,、大連,、杭州,、南京等地區(qū)設有近190家分店。(對于味千拉面,,在本書的以下內容我們也有具體的分析與論述),。
我們再來看看另一來自日本的品牌:吉野家。
吉野家是一家享有百年歷史的著名日本餐飲店,,以牛肉飯而聞名。吉野家始創(chuàng)于1899年,,在日本筑地魚市場開設第一間分店,。經(jīng)過百多年積極發(fā)展,吉野家分店遍及世界各地如北京,、上海,、香港、新加坡,、美國加州及馬來西亞等地區(qū),;時至今天,吉野家已在全球擁有超過1100間分店,。
1992年 在中國北京開設吉野家,,首次進入中國,經(jīng)過十多年的發(fā)展,,目前在國內的門店數(shù)量達到了近200家,。
還有一股力量不可忽視,那就是來自菲律賓的快樂蜂集團,。
快樂蜂始創(chuàng)于1970年,,時至今日,已發(fā)展成為菲律賓最大的快餐連鎖集團,�,?鞓贩浼瘓F擁有快樂蜂、超群,、格林威治,、德意法蘭西、永和大王等諸多餐飲品牌,、在全球有超近2000家餐廳,。
快樂蜂在中國最為引人注目的大概就是收購行動了。前后將臺灣春水堂,、永和大王,、北京宏狀元等品牌收納旗下,大有在中國超過麥當勞的架勢,。對于快樂蜂的案例,,在本書的以下內容中我們也有專項闡述,,在此就不贅述。
總之,,隨著各種力量的介入,,中國餐飲市場變得更加的熱鬧。但無論是從本土餐飲還是國際餐飲來看,,目前的市場競爭還呈現(xiàn)出一種散點狀競爭態(tài)勢,,為什么呢?因為中國餐飲市場實在是太大了,。
2.3 朝中國本土縱深化發(fā)展
國際餐飲在中國的發(fā)展正在加速,,搶占中國市場的手段也各不相同。但是一個總體趨勢就是:隨著對中國本土化運營的不斷成熟,,這些國際餐飲品牌將更加的融入中國市場,,體現(xiàn)出朝著中國本土縱深化發(fā)展的趨勢。
本土化進一步升級
從一定程度上來說,,無論這些國際餐飲在本國發(fā)展的如何完善,,一旦進入中國市場,都需要對中國本土化有一個了解并吻合的過程,,否則,,將很難在中國獲得很好的發(fā)展。
在這一點上,,肯德基可謂做的很是高明,。早餐粥、“老北京雞肉卷”的北京風味,、“嫩牛五方”川辣口味等新品的推出,,表明了肯德基在中國本土化程度的進一步升級,因此可以說,,肯德基是深諳“口味是硬道理”這一餐飲發(fā)展準則的,。
另外,其他洋餐飲也在本土化之路上不斷進行積極地嘗試,,如星巴克結合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,,推出了中國傳統(tǒng)的茶飲料等。
可以預見,,隨著國際餐飲對融入中國意識的加強,,以及不遺余力、持續(xù)不斷地進行著中國市場的本地化努力,,將進一步推動洋餐飲在中國本土化程度上的升級,,這也將進一步加劇“中洋餐飲”之間的競爭,中國餐飲行業(yè)競爭格局日漸激烈,。
滲透二三線市場
對于要將中國變成根據(jù)地的洋餐飲而言,,決不只是滿足于在一線城市的布局,。而且隨著國際餐飲的不斷進入,大都選擇如北京,、上海等大城市作為橋頭堡,,這不可避免的造成了這些一線城市競爭密度、競爭程度的加劇,。
因此,,洋餐飲將觸角伸及到國內二、三線市場將不可避免,。如肯德基,,就已經(jīng)加緊了對二、三線城市的布局,;
據(jù)一項調查顯示,在所調查的30個省市中,,每個省都有洋餐企業(yè),,60%以上的地級城市也有洋餐。洋餐業(yè)的網(wǎng)點發(fā)展非常迅速,,很偏遠的地方如云南麗江,、西藏拉薩、寧夏銀川等都有洋餐飲的身影,。
從洋快餐對二,、三線市場的滲透速度來看,與中餐比較,,似乎發(fā)展速度更快,,觸角更長,遍及全國各地,,表現(xiàn)出強大的生命力,。這也說明洋餐飲的中國擴張取得了一定的成就。
國際餐飲抓緊對二,、三線市場的滲透以及對市場空間的占領,,也必將與眾多的本土餐飲品牌在更廣闊的市場范圍內短兵相接。
從一定程度上來說,,“狼來了”對本土餐飲企業(yè)而言并不是壞事,,對于本土餐飲企業(yè)而言,最為重要的還是修煉好自己的內功,,只有這樣,,才有可能在競爭中取得真正的優(yōu)勢。同時,,中國本土的餐飲企業(yè)也將可以更加近距離地從洋餐飲身上學到更多先進的經(jīng)營理念與模式,。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(wǎng)站
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5-4-20 09:05 , Processed in 0.033301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(wǎng)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