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||
最近一直在感慨,。其實,我想,,目前思考的問題與我的年齡不太相符,,因為這個時候正應(yīng)該是充滿青春活力的季節(jié),但卻躲在書齋里為賦新詞強說愁,,如同賈寶玉說:無故尋仇覓恨,,有時似傻如狂。
我想,,曹雪芹是偉大的,“世事洞明皆學(xué)問,,人情練達(dá)即文章”,,他對于人事的把握,、對于世界的認(rèn)識是如此地透徹,宇宙在他眼中如同透明玻璃般一眼就看了過去,,他只是在玻璃上稍微涂抹了些許筆墨,,好讓后人如此偷窺。
中國古典戲曲小說中,,往往在結(jié)尾處安排一個情節(jié),,就是經(jīng)歷世事滄桑以后,經(jīng)過某神仙道士的點化,,遁入空門,。曹雪芹自然也未能免俗。
當(dāng)然,,我離世事滄桑為時尚遠(yuǎn),,但卻經(jīng)歷過人世的生離死別與愛恨情仇,以及對于生老病死的無限惆悵,。我想,,這是一種對人生對前途對命運的不確定感。去年,,我還天真地想用博覽全書,,并一勞永逸地取消這種不確定感。
其實,,遠(yuǎn)在西方的古希臘人早就對命運產(chǎn)生不確定感,,于是才有了偉大的《俄狄浦斯王》,想跟命運抗?fàn)�,,但卻不得不服從于命運的安排,。東方的古老民族也一樣用發(fā)達(dá)的巫術(shù)與算命術(shù)來證明這種不確定感的強烈與不可抗拒,對于龍圖騰的崇拜更是對于永恒生命的向往,。
我不知道我周圍人都是怎么思考的,,稍加看過幾本哲學(xué)著作的人,都在強調(diào)人生的幻滅感,。當(dāng)然,,在復(fù)旦讀哲學(xué)的高中同學(xué)老楊卻看得非常開,國交吃飯的時候,,他的情緒完全掩蓋在對于老板的抱怨聲中,,可是對于人生,對于社會的感受卻大抵相同,。
無論是韓國總統(tǒng)的自殺,,還是廣院學(xué)生的跳樓、羅京的去世,,以及從QQ里跳出的各種塵世的喧囂,,人家羅馬帝國的凱撒大帝都說:“偉大如我凱撒者,,死后不也兩手空空?”于是我終于明白,,我是想抓住一些永恒的東西,。
中國的先人早就告訴我們,沒有永恒的東西,,比如《易經(jīng)》,。經(jīng)書中說,變是常態(tài),,不變是變態(tài),,因為易分變易、簡易和不易,。偉大的唯物主義也認(rèn)為變是絕對的,,不變是相對的。同樣,,偉大的佛陀也告訴我們,,這個宇宙最大的規(guī)律就是無常二字,無論生老病死還是貧賤富貴,,只是今天“朝為田舍郎,,暮登天子堂”的時代早已過去。
那么就真的沒有永恒的東西了麼,?佛陀說,,得道成佛,即可脫離六道輪回,,也就是超脫生死的循環(huán),。或者換句話說,,你的靈魂就可以永恒了,。起初,我并不明白,,對于佛道緣何有如此的親近感,,只是最近才突然發(fā)覺,原來我的心靈深處與佛的教旨相依相符,。
摘編自秦人筆記的博客:http://blog.sina.com.cn/qinwufeiyang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(wǎng)站
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5-4-20 04:02 , Processed in 0.035229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(wǎng)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