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|
文/聯縱智達 賈同領
題記
營銷是企業(yè)發(fā)展的根本,哪個企業(yè)的收入和利潤不是靠銷售產生的,?所以,,說營銷是企業(yè)最重要的部門一點也不為過。曾看到有營銷人自嘲的段子:干的比牛多,、起的比雞早、吃的比豬差……
在營銷中,,為了取得更好得到銷售業(yè)績,,營銷人員承擔了很大的壓力,營銷手段與方法也是層出不窮,,窮盡了各種營銷手段,,于是很多人褒貶均有的把營銷人說成“吃、喝,、嫖,、賭、抽”五毒俱全,,意思沒有這五毒,,壓根兒就很難做銷售。
當下,,在營銷中確實存在這五毒現象,,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,總結下來可用“食,、色,、財,、假、貪”五毒歸納,。這五毒不僅在營銷行業(yè)存在,,其他行業(yè)也同樣存在,只因筆者比較熟悉營銷而已,,也就拿此說事,,如果相關人員覺得“蒙冤”,實屬無心之過,。
營銷五毒之四:假
“仁義禮智信”是中國的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,,稱之為“五常”,。仁者,,愛人也;義,,能舍,、助人;禮,,敬人的意思,;智,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,;信,,誠信。
五常才能保障一個社會的良性發(fā)展,,這五常也是要求逐漸遞減的:沒有“仁”,,有“義”也行;沒有“義”,,有“禮”也行,;最后的底線是至少要有“信”。一個不出亂子的社會,,這五常至少占其一,,或者說最容易做到的“信”不能失去。我們悲哀的看到,,社會的不斷發(fā)展,卻是這五常逐漸弱化的過程,。時至今日,,我們忘記了老祖宗的教誨,最基本的底線的“信”也即將失去,。
現在的營銷環(huán)境,,“信”字不在,虛假盛行!
1,、產品假冒偽劣屢禁不止
一些企業(yè)不去打造自身品牌,,盡其仿冒之能事�,!傲鶄核桃”大賣了,,七個核桃、八個核桃,、九個核桃,、十個核桃都出來了,讓人忍俊不禁,。這還算好的,,更有甚者,還有仿冒康師傅的“康帥博”,、“唐師傅”,,雕牌的“周住”牌,仿冒雪碧的“雷碧”,、“雲碧”,,……如此企業(yè),不知道經銷人員與他人溝通時,,是理直氣壯呢,,還是猶如過街老鼠?
品牌如此,,產品也有如此,。一些企業(yè)產品不符合標準,有害成分超標,、安全隱患大,,但他們關心的不是給消費者帶來的潛在危害,而是把心思放在如何蒙混過關上,。他們在檢查或檢測時,,選擇幾款符合標準的去送檢,或者做些灰色交易,,只要檢查過關就萬事大吉了,。如果這樣的企業(yè)老板去教育員工要為企業(yè)著想、要誠信時,,員工又會做何感想呢,?
有生產假冒偽劣的,也有偷偷銷售的,。連總理在買19元套餐時,,也擔心的問“這個店是不是絕不銷售假冒偽劣產品�,。俊�
還有一些盜取別人知識產權的,,像仿冒服裝款式,、花型設計、電腦軟件等,,更是肆無忌憚,,屢禁不止。
2,、營銷推廣時有虛假宣傳
我們現在碰到一些“新奇特”的事情,,第一個反應就是,這是真的嗎,?也難怪我們有這樣的疑慮,,因為我們遇到虛假的太多了。
保健品行業(yè)開創(chuàng)了虛假宣傳之先河,,放大各種功能,,結果是整個行業(yè)受過兩次大的沖擊。讓消費者很受傷的代價,,就是最終自身也會受傷,。消費者越來越不相信,于是企業(yè)要付出更多的宣傳才能撫慰消費者受傷的心,。缺少了誠信,,我們的營銷也要為此多付出相應的費用,這就是誠信成本,!到現在,,還有減肥產品在呼喊什么“12天瘦出纖腰美腿S曲線”,可能嗎,?
建材家居行業(yè)產品的原產地事件,,也給行業(yè)帶來很大的誠信危機,以為起個洋名,,弄個洋人宣傳,,就是國外的基因了?消費者對民族品牌和產品不自信,,就是因為假的多,、上當多造成的,逐漸沒有了民族自信心,,變成了“崇洋媚外”,。從某種意義上說,民族失去自信,,一些企業(yè)要背負責任的,。但這些企業(yè)不管這些,變本加厲,,就開始起洋名,,換馬甲,最終被曝光時的丑態(tài)真是應了那句“不是不報,,時候未到”,。
雖然現在互聯網提升了信息的透明度,但我們想了解真實的信息還是很難,。大量有商業(yè)目的事件傳播,、危機公關、水軍等,,遮住了我們的雙眼,,我們接觸的信息是經過加工處理或者是杜撰的。我們已經被商業(yè)綁架了,,當我們滿眼看到的都是有某種目的“新聞”在眼前晃悠時,,哪里還有自由呼吸的空間?這是進步還是退步,?
3,、營銷溝通不乏忽悠
趙本山的小品《賣拐》把“忽悠”這個詞從東北方言變成了我們日常流行語,這是對當下坑蒙拐騙的一個寫照,。有意思的是,,據說當年有些企業(yè)老板和營銷老總還要求營銷人員集中學習《賣拐》的忽悠精神!
營銷就是忽悠,?在一般的人印象中,,營銷人就是能吹會侃的,是靠嘴皮子生活的,。營銷人確實善于言談,,需要與人多打交道,但為什么會有如此印象,,那就要各位營銷人士捫心自問了,。
當前營銷環(huán)境,誠信缺失,。開發(fā)客戶時,,喜歡往大了說,把市場前景吹的天花亂墜,,目的就是“先把客戶的錢框進來再說”,。在客戶服務時,往往承諾的比兌現的多,。在產品銷售時,,“顧客就是上帝”,,百般討好,目的就是讓顧客快買,、多買,;一旦遇到質量投訴,總會盡可能把責任歸屬到對方,,因為這不會增加銷售提成,。掏錢時才是上帝,上帝的待遇是需要用金錢鋪墊的,。
一些營銷技巧和交流,,也是把“如何把梳子賣給和尚”視為經典案例。要說明的是,,如果產品真的滿足了人們的某種需求,,那也難能可貴;可如果只是讓別人沖動購買,,實際沒有啥大用,,這種賣拐方式最終是要遭罵的。
4,、營銷服務假者有之
一些培訓大師開始被揭底,,光環(huán)頓失。如果當初沒有虛假的包裝哪里會有日后的麻煩,,培訓市場弄的烏煙瘴氣,,致使很多人提到培訓、咨詢就望而卻步,。
從事營銷咨詢服務本是一件令人尊重的職業(yè),,一般被尊稱為“老師”或“專家”,但林子大了,,什么鳥都有,。行業(yè)一些人不自律,時有發(fā)生案例盜用別人的,;轉載別人的文章,,也不署作者的名,一點基本的職業(yè)素養(yǎng)都沒有,,怎么對得起客戶“老師”的稱呼,?有的很喜歡自我包裝,致使偽專家泛濫,,有的打著第一或者唯一的旗號,,中國那么大,就是你第一?
也難怪他們喜歡包裝,,在企業(yè)急功急利的心態(tài)趨勢下,,往往這樣被包裝的專家最能打動企業(yè)。結果是踏實做的不如會吹的,,有些人還開玩笑說“不會吹的,,打動不了客戶,連服務的機會都沒有,;會吹的,至少多了可以服務的機會,。”沒辦法,,環(huán)境如此,不會吹的營銷服務機會少,,認了吧,;喜歡聽吹而最后事情也給弄吹了的企業(yè),也認了吧,,因為你喜歡這樣吹的人,。
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攬著,有多大能耐就做多大的事,,看著別人碗里的肉就流口水,,這樣的心態(tài),也不符合營銷中“專家”精神,。試問,,你到底“專”在哪里了呢?
佛家講人造口業(yè)有四種:妄言,、綺語,、惡口、兩舌,,即說假話,、花言巧語、惡毒的話,、搬弄是非的話,,其核心就是假!“凡出言,、信為先”,,我們老祖宗早就這樣教導我們,可我們還認為他們封建,、落后,,在他們的詞典里,是不存在忽悠的,,因為說出來的都是可信的,!
從漢字構成上看,,“信”字是“人言”構成,“人言者即為信”,,原來古代把人說的話就定義為“信”,!多么純樸的思想,自認為科技發(fā)達,、高度文明的我們與古人相比會汗顏嗎,?我們現在每個人說的話,還有多少是可信的,?,!我們祖先如果知道后人這樣,就會后悔不該這樣造字,。
只要我們對合作伙伴報以真誠心,,就能解決各類問題。在選擇合作伙伴時,,門當戶對,,對其真誠,不忽悠客戶,,不是以讓客戶心動,、騙錢為目的。在客戶溝通時,,也具有真誠心,,處心積慮的為客戶著想,而不是給客戶帶來麻煩,。在服務客戶時,,更應該真誠,把客戶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情,,這樣才能與客戶心往一處使,,促動更好的合作結果。
當前營銷環(huán)境缺乏誠信,,“物以稀為貴”,,所以誠信顯得異常珍貴,只要我們去堅守,,就會發(fā)現周邊環(huán)境的正向變化,。與其學習那么多華而不實的,或者甚至帶有虛假,、欺騙的方式和手段,,不如從做人開始,從內心尋找正能量,真正懂得和遵守“做事先做人”,、“凡出言,,信為先”的道理。
作者賈同領,,系上海聯縱智達營銷管理集團合伙人,,微智管理機構創(chuàng)始人,中國注冊咨詢工程師,。十余年的建材家居,、汽車后市場、快銷品等行業(yè)實戰(zhàn)經驗,,為50多家企業(yè)提供過實戰(zhàn)咨詢及培訓服務,。專著有《建材家居門店銷量提升》等。郵箱:[email protected],,電話:15618815552,“微智管理”公眾平臺微信號:wisdom-i,。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站
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5-4-20 09:27 , Processed in 0.033558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