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|
文/聯(lián)縱智達 賈同領
入則孝上司和下屬關系準則的借鑒
《弟子規(guī)·入則孝》是分敘的第一部分,主要是講述如何處理與父母之間關系,,講述的比較具體,,幾乎涵蓋了日常生活中可能發(fā)生的方方面面�,!兜茏右�(guī)》沒有大道理,,都是小小的行為規(guī)范,而且很落地,。
站在企業(yè)的角度,,我們換一種眼光來看《弟子規(guī)》,本節(jié)則是上司和下屬關系準則的借鑒,!如果把父母換做上級,,那么《弟子規(guī)》就可以看作是對員工的一種教導。現(xiàn)在企業(yè)上下級矛盾突現(xiàn),,成為下屬員工離職率占比最高的因素,,所以學習應用《弟子規(guī)》到企業(yè)非常重要,可以提升下屬與上級的溝通效率,、增強企業(yè)的凝聚力,。
7、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
【原文解釋】父母喜歡的事情,,應該竭盡全力為他們準備好,;父母不喜歡的事情,要小心謹慎地幫父母排除掉,。
碰到一家企業(yè)員工李某,,一直喜歡給張老板提建議,但這些建議在老板看來是有些華而不實的,,就沒有采納,。但這位仁兄還是經常提及這些建議,甚至企業(yè)一旦遇到些問題時,,就抱怨是老板沒有采納其建議造成的,。后來老板急了,說這個公司姓張,,不姓李,!最后弄得不歡而散。
問題的解決方案有很多種,,比如營銷中要開店的模式,,有加盟,有合營,,有自營,,沒有哪種模式一定是最好的,,各有利弊。構建區(qū)域經銷模式也有分公司制,、總經銷或扁平化分銷等多種模式,。如果老板根據(jù)其個性或資源等因素特別偏愛某種模式,員工就無需非要建議其他,,而是應該努力把老板所偏愛的模式做到最好,,這才是一個員工應該有的責任和態(tài)度。
對老板喜歡的努力去做,,不喜歡的努力排除,,這不是愚昧,不是一心奉承,,而是隱含了很多的哲理,。老板創(chuàng)辦一個企業(yè),承擔了很大的責任,,他必須要承擔所有的風險,。作為一名員工,承擔的風險肯定要小得多,,甚至感覺心里不爽了,,想跳槽就跳槽,但老板能跳槽嗎,?當所有員工都可以離開時,,老板還是要最后一人留下,他要為所有的行為和決策埋單,。
老板與員工所占的角度不同,,自然對一件事物的判斷結果也會有所不同。所以,,我們應該與老板心往一處用,勁往一處使,,才能形成很強的合力,。如果自己是個老板,天天遇到一個唱對臺戲的,,你會怎么想,?所以,不如順其道而行之,。如果老板反感虛假行為,,那么就應該將虛偽奉承之人擋在公司門外;如果老板喜歡把品牌定位到傳統(tǒng)經典,,我們就不要再去爭辯西化和時尚,;如果老板說向東,,我們就不要向西。老板喜歡的,,努力去做,;不喜歡的,就不去做,。
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,,老板的做法代表老板的個性,而人的個性是很難改變的,。胳膊是擰不過大腿的,,既然擰不過,還去擰,,那不是自找沒趣嗎,?看到很多想方設法改變老板做法的人,最終發(fā)現(xiàn)很少成功,,如果一直針鋒相對,,離開的只是自己。
有位老板就喜歡事無巨細,,還號稱是細節(jié)管理,,結果就是越權,中層領導很不舒服,。老板也愛想學習,、去聽課,好像也悟懂了放權才能做大,,不斷給員工說,,我們公司要規(guī)范化運營,該放權就放權,�,?山Y果,一次會議上,,他說自己做了很大的調整,,給了副總裁1000元的審批額度,這已經是放權了吧,?老板的個性難改,,員工一直對此耿耿于懷,也無濟于事,。最終這家企業(yè)還不是職業(yè)經理人進進出出,,但企業(yè)不照樣是發(fā)展壯大,也并沒有因此受多大影響,,企業(yè)執(zhí)行的還是符合老板喜好的相應管理,。
當然,,如果覺得實在受不了某個老板,可以選擇跳槽,。要說明的是,,每個企業(yè)都有各自難念的經,總是很難盡如其意,。完全按照自己個性的企業(yè)必須是自己創(chuàng)辦的才行,,否則就要聽從老板的,這是尊重,,也算是無奈,。不過,尊重的成分越高,,未來的空間也就會越大,。
8、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
【原文解釋】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,,父母就會憂慮,;做出傷風敗德的事,就會使父母親蒙受恥辱,。
身上受傷了,,父母就會憂慮;德行有傷,,父母就會蒙受恥辱,。這是通過一組對比和遞進的關系,來說明德行更加重要,。但當下情況好像完全顛倒了——
家長如果看到自己孩子不小心摔哭了,,會緊張的跑過去“寶貝長寶貝短”的哄著;如果自己孩子搶了別家孩子東西,,或者與別家孩子打鬧占了上風,,這時家長一般不會真心批評自己的孩子,最多為了照顧對方家長面子適當責備一句,,內心或許認為自己孩子太厲害了,,以后不會吃虧的,心里反而很高興,!看,從小就給孩子埋下了“缺德”的種子,!身體一點傷,,很容易就恢復了,算得了什么,?而德行的傷是“內傷”,,反而不易覺察,,這種糖衣炮彈蒙蔽了很多人的眼睛。只看到非常短暫的眼前一點點結果和利益,,而看不到積福累德的長遠和未來,,雖然也是一心為孩子考慮未來,做的反而是背道而馳,!我們傳統(tǒng)仁德教育丟失已經近200年,,急需重溫以幫我們找到方向。
什么是德,?學校里就是“五講四美三熱愛”,,生活中就是“仁義禮智信”,企業(yè)中則是要遵守企業(yè)的規(guī)章制度,,實踐公司文化,。
清華大學的校訓是“厚德載物”,德指按照自然規(guī)律去工作,、去生活,、去做人做事;物就是我們說的福報,。我們所有的財富,、智慧,老祖宗用一個“物”字來代表,。厚德,才能承載萬物,。
德行就是積累福報的過程,人的福報就像一個水池,,不斷通過積德向里面蓄水,,福報越來越多;而“缺德”,,則是不斷的從“福報”水池排水的過程。一旦福報用盡,,相應的痛苦和煩惱也就會接踵而來。別人享受福報時,我們“羨慕嫉妒恨”,,而忽略了別人積累福報的過程,;只看到果,,沒有看到因,就會讓我們產生不平衡感,。我們學過能量守恒,,其實福德也守恒,,只不過沒有人去測而已,。
有人說:不對啊,,看富貴家庭孩子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,孩子的福報從何而來,?應該說,有這樣疑問的,,應該反思自己的德行,因為德行好的,,壓根兒就不會去這樣想。他們會認為:別人是別人,,自己是自己,,羨慕別人也不會給自己帶來任何的幫助,,反而徒生煩惱,,何必呢,?當然,這樣的疑問也很容易回答,。這些福報是祖上積德,“積善之家必有余慶,,積惡之家必有余殃”,。他們祖上有德,,家風好,有什么可“嫉妒恨”的,?但如果后代不再繼續(xù)積福累德,福報用盡,,栽秧隨之就來,。李某某案不就是一個代表嗎?有些富二代飆車斗毆,,車損人亡的新聞也不少;高官達貴享受榮華富貴,,一旦德行下降,觸犯法律,,牢獄之災隨之就來,立刻冰火兩重天,。
德行的傷難治療,需要慢慢調理,;如果任由德行“胡作非為”,嚴重透支,,這種內傷遲早會爆發(fā),,千萬不要非弄得遍體鱗傷時才能幡然悔悟。
作者賈同領,系上海聯(lián)縱智達營銷管理集團合伙人,,微智管理機構創(chuàng)始人,,中國注冊咨詢工程師,。十余年的建材家居、汽車后市場,、快銷品等行業(yè)實戰(zhàn)經驗,為50多家企業(yè)提供過實戰(zhàn)咨詢及培訓服務,。專著有《建材家居門店銷量提升》等,。郵箱:[email protected],,電話:15618815552,,“微智管理”公眾平臺微信號:wisdom-i。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站
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5-4-20 09:25 , Processed in 0.033620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