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|
【原文解釋】稱呼尊者長輩時,要有禮貌,,不可以直呼姓名,;在尊長面前,謙虛謹慎,,不可故意夸耀自己的才能,。
傳統(tǒng)文化中使用稱謂十分講究,不同身份,、不同場合,、不同情況,都有細致入微的區(qū)分�,,F(xiàn)代稱呼簡化,,《弟子規(guī)》要求不直接稱呼姓名就算及格了。稱呼也是一種禮儀,,我們對他人的稱呼堅持就高不就低,,這不是故意吹捧對方,而是出于尊敬的心態(tài),。
對于長者,,特別要注意的是不僅當面不稱名,背后和人溝通交流提及時也是如此,,這才是真正的尊敬,。年輕的領導在管理年齡明顯大過自己的下屬時,稱呼也要特別注意,,可以稱呼職位或“老+姓”或者喊老師,,對長者直接稱呼姓名顯得有些無禮。
稱呼問題不是小事,,所謂“名不正則言不順,、言不順則事不成”,。廣東紀委發(fā)出要求,黨政機關工作人員之間一律不準使用“老板”,、“老大”等庸俗化,、江湖化稱呼。稱呼是思想,、態(tài)度,、關系的折射,代表了一種身份認同,,不是一件小事情,。企業(yè)稱呼中,一般加上職位頭銜,,不清楚職位的,,用先生/女士。悲哀的是,,一些禮貌的稱呼,,如“營銷”、“同志”,、“老師”等也被賦予了某種庸俗的含義,,盡顯對稱呼的滑坡。
有人認為西方的企業(yè)好,,人人平等,,可以喊其名。直接稱呼一個人名就平等了,?看看國人與他們本國人同崗位的待遇差異就知道是否真公平了,;當突然遭到解聘時,就知道是否平等了,;當覺得都是金錢關系,,沒有一點人情味時,就明白什么是平等了,。一個看似可以喊其名的“平等待遇”,,隱藏了多少的不平等?
有的父母倡導孩子直呼其名,,與孩子是哥們,,說這是平等。呼呼,,如此教育,,孩子的平等心或許有了,恭敬心如何樹立,?缺少恭敬心,,以后教育出來的還不是一個狂妄自大的家伙,?有恭敬才能平等,沒有對別人的恭敬心,,唯我獨尊,,怎么可能對他人真正的平等?
在尊長面前,,要謙虛謹慎,,不要故意夸耀自己的才能。注意不是說不可展示,,而是不要去炫耀。即使需要表現(xiàn)時,,也要謙卑,,而不是目中無人,否則遇到“真人不露相”的,,班門弄斧,,或者自己有些疏忽沒有考慮周全,那自己會面臨很多的尷尬,。
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,,有個富家公子叫溫如春,非常愛好琴藝,。有一次,,他在路上看到一位身背古琴的道人,連忙上前詢問道長會否彈琴,。他急于賣弄自己的琴藝,,就彈了幾曲。道人只是微微笑了笑,,一句話也沒有說,。溫如春問道人為何一言不發(fā),“難道是我彈得不夠好嗎,?那就讓我見識一下您的水平吧,!”道人接過琴,只輕撫了幾下,,其音便如流水匆匆,,又如晚風輕佛。溫如春自愧不如,,連忙行大禮,,拜道人為師。
對人關鍵是自己的內心不能有傲氣,,此為大不敬,。一個沒有恭敬心的人,,學得了再多的知識和技能,只能助長其貢高我慢之心,,對其人生的幸福和成功沒有任何幫助,。所謂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,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,。
6,、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
【原文解釋】路上遇見長輩,我們要趕緊上前恭敬問好,;如果長輩沒有說話時,,應退后恭敬站在一邊,直到長輩離開,。
我們見到領導,、客戶或長者時,應該熱情的快步上前問候,,這是恭敬,。如果看到領導或客戶來了,仍然大搖大擺,、慢騰騰的走上去,,就會被對方視為不禮貌、傲慢,,從而引起對方的不快,。謙虛、恭敬的人,,才能得到大家的贊嘆,。在路上遇到領導、客戶或長者,,問候之后,,如果他們事情多比較忙,沒有話說了,,我們就應該退立一旁,,讓他們先行離開。
有些員工看見別人遇到領導時上前問好,,認為是討好領導,,拍領導馬屁,諷刺別人像孫子,。其實,,尊卑有別、長幼有序,見到尊長趕緊上前問候,,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禮節(jié),,怎么反而受到嘲笑呢?這是因為他們自身高傲,、無禮,,自身素養(yǎng)有問題,還見不得別人去做,。就像一些人遇到災情不捐款,,別人捐款多時還說是做秀!豈不是空口說風涼話,,顛倒黑白,!
一些銷售人員不知道如何和客戶打交道,看到別人與客戶溝通時游刃有余,,很是羨慕,。其實,學會跟人打交道很簡單,,先應從主動熱情的和別人打招呼開始。禮貌和熱情是基本條件,,它能傳遞更多的正能量,,正能量積累多了,何愁客戶難溝通,、銷售沒有業(yè)績呢,?和客戶打招呼時,內心要真誠,,要“目中有人”,。“目中無人”時,,有禮也是虛禮,,客戶也不領情。這里就是用心的恭敬,,外在的只是表象,內心的恭敬,、謙虛才是最重要的,。當然如果沒有這些動作也不行,那就可能被別人感覺到傲慢,,也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,。只是通過這些形式和行為把內心的想法和態(tài)度展示出來。
所以,,末學在跟銷售人員,、經(jīng)銷商培訓時,,特別強調用心,用“真心”,,而不是只看到虛假的形式�,,F(xiàn)在很多銷售門店,一進去店員喊著“歡迎光臨”,,但表情麻木,,手中還做著其他的事情,甚至眼睛連看你都不看一眼的,,這樣的“歡迎光臨”有何意義,?除了制造一點聲響,喊與不喊沒有什么差別,。如果雙目看著對方,,點頭微笑示意:“歡迎光臨”,這樣顧客感受到的肯定不一樣,。說不定,,顧客還會回復一句:謝謝!如果顧客回復了,,才說明喊到了顧客的心坎里,。
《弟子規(guī)》處處是通過小的行為,來映射這些行為背后的“用心”,,這是在學習《弟子規(guī)》時要特別注意的�,,F(xiàn)在有些人只看到表面,而沒有真正學習到心里去,,只想著別人去遵守,,而自己依然說一套做一套,那是非�,?膳碌�,,這也是很多人誤解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的原因。讓周圍人覺得既然那么有道理,,怎么你自己不去實踐,?學習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,并不是要求別人如何做到,,而是自己要用心實踐,,感受到其中的魅力。否則,,再會講,,再會外在禮儀規(guī)范的表演,沒有內心的改變和調整,就把《弟子規(guī)》背得滾瓜爛熟也枉然,!
7,、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余
【原文解釋】騎馬或乘車,遇見長輩時,,應下馬或下車問候,;等到長者過去后,還要等待著,,直到長輩離開百步之遠,,方可續(xù)行。
交通條件的變化,,改變不了我們對待長者的尊敬和禮節(jié),。馬車已經(jīng)被汽車所取代,我們要注意幫助長者開車門,,然后待其坐好之后,,再輕輕的把車門關上。長輩要下車的時候,,要先去開車門,,照顧其安全下車。
這個“過猶待,,百步余”,,我們可以衍生成什么?送賓的禮儀,,送客人。我們在機場,、車站或其他交通工具送別時,,要注意目送到不見人影,揮揮手再離開,,這都是體現(xiàn)出一種對長輩和客人的恭敬之心,。坐電梯時,等到電梯關門后一點時間再離開,,或者坐電梯送下去再回來,。沒有電梯,送到樓梯口,,客人消失在視線后,,再返回。
如果我們把客人送到門口,,說聲再見,,然后就把門“咣”關起來;或者送客人還沒有乘坐上交通工具,我們就急急的返身回來,,會是什么結果,?估計這個客人心涼了一半,下次很難“再見”了,。沒有至誠的尊重和服務,,憑什么能夠得到客戶認可和機會呢?送客人,,就是能讓客人備受尊重,,賓至如歸。在目送長者或客人的過程中,,我們腦海中浮現(xiàn)與其在一起的點點滴滴,,這個時間越長,越讓人珍惜這段緣,。
一位朋友跟末學講起某品牌汽車的銷售服務讓他感慨萬千,。他說去了幾家汽車4S店,準備買輛新車,。因為是初次到每個品牌店里,,所以服務人員的接待都是不痛不癢的,沒有多少介紹和引薦,。但到了這家汽車4S店時,,接待很熱情,在其離開時,,一直送到門外,。他說更想不到的是,開車快要離開這家店時,,從后視鏡看到,,接待人員還是畢恭畢敬的站在那里目送,感動得眼淚差點就掉下來,。雖然當初他們并沒有打算買這個品牌的汽車,,但最終改變了主意,后來在這家店買了車,。
很多人也知道要把客戶服務好,,但每天面對那么多客戶,大都是先看看不買的,,何必用心對待,?或者,有人認為:客戶多的是,,多一個少一個,,沒啥影響,,生意照做!確實,,某一兩個客戶無足輕重,,可以忽略不計,但只要自己的方式?jīng)]有改變,,就會失少成多,。為什么人與人的銷售業(yè)績有所差別?除了幸運因素之外,,關鍵還是在細節(jié)和用心上,,成交概率大了,業(yè)績差異就逐步體現(xiàn)了出來,。
禮節(jié)可以讓我們保持人與人之間最優(yōu)美的距離,,這種自然的秩序,相處起來就感覺非常舒服,、和諧,。正是這些禮節(jié),才能培養(yǎng)出一個人的耐心,、細心,、恭敬之心。久而久之養(yǎng)成習慣之后,,自然受到客戶,、長者、同事等更多人的敬仰,。
現(xiàn)在很大的問題就是人的急功近利,,想做了一點事情就立即要回報,而不注重一顆平常心的習慣養(yǎng)成,。春天播種,,秋天才會收獲,中間還要澆水,、施肥、除草等,。很多人的思考習慣就是“掙不掙錢”,、“容易不容易”、“快不快”的三部曲,。想一想,,這個世界上哪有“又掙錢、又容易,、又快的”,,即使有,,就那么巧難撞到自己?
作者賈同領,,《弟子規(guī)》講師,,慧度營銷創(chuàng)始人,上海聯(lián)縱智達管理集團高級合伙人,,中國注冊咨詢工程師,。近20年的營銷實戰(zhàn)經(jīng)驗,為50多家企業(yè)提供過新品上市,、營銷策劃,、網(wǎng)絡營銷、營銷管理及培訓服務,。培訓課程《企業(yè)管理與弟子規(guī)》,、《弟子規(guī)職場智慧》、《經(jīng)銷商公司化運營》等,。郵箱:[email protected],,電話:15618815552。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(wǎng)站
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5-4-20 09:27 , Processed in 0.056343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(wǎng)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