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|
2013年下半年湖南衛(wèi)視熱播的明星親子真人秀節(jié)目《爸爸去哪兒》收視爆紅,,引發(fā)社會廣泛關注,。從管理的角度來看,管理自己的孩子就像管理自己的下屬一樣,,是異曲同工,、一脈相承的,。五位爸爸與孩子在節(jié)目中的互動溝通,好比管理者管理下屬,,爸爸是管理者,,小孩相當于下屬。那么,,這其中能給我們的管理工作帶來什么樣的啟發(fā)呢,?
一、有一種責任叫堅持
在沙坡頭時,,五位父親的任務是在小湖中捕魚,,林志穎、田亮,、張亮三人身手比較敏捷,,很快就捕到了幾條魚,王岳倫也在張亮的幫助下捕到了一條魚,,而郭濤卻久久沒有任何收獲,。在其他爸爸都已完成任務,帶著孩子離開小湖的情況下,,郭濤卻一人繼續(xù)默默地在小湖中捕魚,。這時石頭在岸上也等得非常著急不耐煩了,拼命催他回去,,而他卻依舊堅持,,最終還是成功地捕到了一條小魚。在他捕魚成功的那一刻,,現(xiàn)場的掌聲也響起來了,。我想這份收獲不僅給我們帶來了觸動,,對于他的兒子石頭來說更是樹立了一種榜樣。
在工作中,,我們經(jīng)常強調(diào)要有執(zhí)行力,,但其實執(zhí)行力的基礎就是責任心,而責任心就是對結果負責的一種態(tài)度,,最需要的就是要有堅持的精神,。當然下屬的責任心不會憑空而來,它不僅需要制度建設,,更需要管理者的帶頭示范,。只有管理者以身作則,給下屬樹立榜樣,,才能形成一種有責任感的良好氛圍,,整個團體才會有執(zhí)行力。
二,、有一種品質(zhì)叫大度
在威海時,,田亮的任務是獨自帶五個小孩。由于天天住在較遠的海邊,,田亮去晚了,,天天因為尿急,所以見到田亮就很生氣,,直呼他的名字:“田亮,,你把我氣壞了�,!边@時田亮并沒有生氣,,而是心平氣和地幫天天穿好衣服、系好鞋帶,,并對他說:“你把叔叔當作哥哥好不好,。”當王詩齡牛奶沒有喝完就丟在地上時,,田亮教導Cindy要幫妹妹檢起來,,讓她去告訴妹妹這是浪費、不對的,。在平江賽豬環(huán)節(jié),,看到Kimi因為擔心輸了比賽而生氣時,田亮把Cindy叫了回來,,有意讓Kimi贏,。在做南瓜餅大賽時,田亮做的南瓜餅由于口感極佳,比賽前就在天天的宣傳下,,被大家你一塊我一塊吃完了,,田亮也沒有責怪天天。在雪鄉(xiāng)時田亮和王岳倫爭4號豪宅,,眼看快要輸了的時候,,王岳倫卻違反規(guī)則丟下王詩齡一個人去搶房子,田亮不但沒有生氣,,而是大方提出要Cindy一起來幫助王詩齡。田亮的這種寬容大度的品質(zhì)也深深地影響了女兒Cindy,,使她身上充滿了友愛,,比如和王詩齡一起幫Kimi洗腳,幫王詩齡帶發(fā)卡,、扶她走山坡路,,天黑了還一路狂奔給每家都送去小豬形狀的包子。
正像田亮所說的“吃虧是�,!�,,作為一名管理者,對事情不要斤斤計較,,要有寬容大度的心態(tài),。比如對待下屬的各種缺點與不足,要采取兼容并包的態(tài)度,,多一些謙遜與忍讓,;在與同級部門合作的過程中,對同事需要幫助的事情,,要及時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,,吃點小虧并不會有什么影響,只有這樣,,當你遇到困難和麻煩時,,別人才會向你伸出援助之手。
三,、有一種原則叫規(guī)則至上
節(jié)目中設置了很多的游戲規(guī)則,,這就好比管理中的制度一樣。對待規(guī)則,,每位爸爸的態(tài)度不盡相同,,有的人是偷偷違反。比如王岳倫,,在沙坡頭捕魚,,其實是張亮幫忙的;而在最后一站搶房子游戲中,他和田亮競爭最好的4號豪宅,,如果公平競賽,,作為奧運冠軍的田亮是占優(yōu)勢的,為了搶到房子,,王岳倫竟丟下女兒Angela不管,,一個人跑去先把房子占了。還有的爸爸在面對孩子對規(guī)則不滿時采取附和的態(tài)度,,如第一集中,,五對父子集結到達目的地,按游戲規(guī)則小朋友要先交出玩具,,天天反應較激烈,。張亮說服天天交出玩具時,遭到天天強烈地反對,,開始嚎哭,,張亮迂回說:“沒事,爸爸還有手機給你玩”,。言下之意就是可以悄悄地違背規(guī)則,。當kimi不舍得交出小黃公仔時,林志穎對kimi說:怎么辦,?你問叔叔,,小黃可不可以帶(村長叔叔搖頭)。那怎么辦,?小黃不能去呀,,對不對,小黃不可以去呀(表示自己能夠理解并認同kimi),。過幾天再把小黃帶回家,,好不好(提出合理地解決方案,誠求kimi意見),。我們一起把小黃放進去(鼓勵并親自帶動kimi一起執(zhí)行),。
在工作中,難免出現(xiàn)下屬對規(guī)則不滿的情況,。這時,,作為管理者,就要引導下屬去嚴格遵守并執(zhí)行,,不能夠表面遵守,、暗地不從,更不能夠自己帶頭去違反規(guī)則,。因為規(guī)則一旦被破壞,,整個管理工作就沒法正常開展,。當然要求下屬遵守規(guī)則時,不要生硬地強制執(zhí)行,,而是要學會去尊重他們,,多理解他們的難處,幫助他們提出有效的解決辦法,。
四,、有一種溝通叫換位思考
張亮的兒子天天,在每次村長喊集合的時候,,表現(xiàn)得不是很積極,。在一天晚上睡覺前,張亮開始教育天天,,但他不是采取嚴厲的批評和說教,,而是采用換位思考的方式,先讓天天假設自己是村長,,喊集合,,張亮示范了兩種隊員的表現(xiàn):1,、不予回應,,自己玩自己的;2,、立馬集合,。然后問天天:“你喜歡哪種方式?”天天說覺得第二種更好,。這種換位思考的啟發(fā)教育模式,,能讓孩子體察到人際交往的一個最基本的原則:尊重他人。在第五站平江時,,5位爸爸和寶貝玩賽小豬的游戲,,結果是張亮和天天完全對小豬束手無策,小豬在坑里拱土就是不前進,,張亮又完全不動手去拉扯繩子,,導致比賽三次全部最后一名,天天最后不開心了,,大喊要田亮叔叔,,要換爸爸,直言跟張亮個性不合適,。面對這種情況,,張亮也是同樣采取換位思考的方式對天天說:“如果爸爸哪天覺得你不適合我了,我也把你換掉,,可以嗎,?”同樣的也得到了天天的理解,。
在日常管理中,管理者和員工之間難免會產(chǎn)生矛盾和沖突,,如果雙方都能設身處地地去替對方考慮,,通過換位思考,就能夠有效地消除反感和對立情緒,,消除成見和隔閡,,找到思想上的切入點,有利于問題的解決,。因此,,管理者與員工溝通時候切記要擺正位置,切不要擺出高人一等的“官架子”,,對員工采取“我說你聽”,、“讓你咋干你咋干”等簡單、粗暴的溝通方式,,這樣只會適得其反,,越溝通越不通。
五,、有一種影響叫正能量
遇到問題時,,林志穎習慣從正面思考,時時刻刻向兒子傳遞正能量,。比如在北京靈水村,,他們不得不入住有蜘蛛的3號房時,林志穎對Kimi說:“這房間其實還蠻不錯的”,,將屋里的死蜘蛛說成他們幫你準備的“玩具”,,將拖拉機稱為敞篷賽車,換了新房間時,,他又對Kimi說:“哇,!哇!哇,!太酷了吧,!對不對?”因此,,Kimi也深受小志的影響,,處處充滿了正能量,吃飯時會說“飯菜好香啊,�,!币姷叫聳|西時,會說“好酷啊,�,!痹谫愋∝i的環(huán)節(jié),,Kimi因為擔心輸了比賽而不想繼續(xù)參加比賽時,林志穎過去鼓勵他,,其實參加比賽就是一種勝利,,Kimi最終也順利地完成了比賽,雖然只拿到了第三名,,但也感到非常高興,。
在管理的過程中,下屬總會遇到各種麻煩,、困難,,這時管理者就要善于引導和鼓勵下屬。但有很多管理者卻不知道如何去引導,,他們往往附和下屬,,把事情的真相說出來,以為只要講真話,,就會得到下屬的認同,。其實不然,每件事情都有兩面性,,看問題的角度不同,,得到的處理方法不同,結果也不同,。管理者不是要會講真話,、實話,,而是要會講合適的話,,要從正面的角度去引導下屬,使下屬朝著積極的方向看問題,。
六,、有一種激勵叫肯定
郭濤在五個爸爸中是比較嚴厲的,以前他對孩子的教育以批評為主,,每次石頭犯錯的時候,,郭濤總會黑著臉嚴厲地教育石頭一番。比如石頭說手疼,,郭濤教育他說:“手受傷了,,就咩咩咩,一點都不像大老爺們,。不要唧唧歪歪地跟我說話好嗎,。”完全不理會石頭的真實感受,。在石頭鬧別扭時,,郭濤去找他,,石頭說:“我想靜一會行嗎�,!惫鶟辉S,,隨即講了一番道理,甚至把石頭關在門外以示警告,。在石頭不小心將水倒在床上時,,引來郭濤一頓責罵。在威海站第二集中,,郭濤幾次催石頭出來吃飯,,石頭不愿意出來,郭濤怒從心起,,大聲呵斥說:“你要是不出來,,就不要走出這個門了�,!笔^不假思索反駁說:“這門又不是你家的,!”。在隨后真心話游戲環(huán)節(jié),,在回答村長李銳的提問時,,石頭坦言爸爸身上不好的特點就是每次對他很兇,爸爸不理他的時候就是不愛他,。
其實,,沒有不稱職的孩子,只有不稱職的父母,。這句話放在管理中也一樣:沒有不稱職的下屬,,只有不稱職的領導。對于下屬,,不是犯了錯批評幾句就可以的,。而是在平時的工作中,要多走群眾路線,,要對他們多一些關心,,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,少一些批評,,少一些責備,,多一些溝通,多一些肯定,,多樹大拇指,,問題才會朝著好的方向發(fā)展。
七,、有一種培養(yǎng)叫放手
林志穎的兒子Kimi是幾個孩子中最黏爸爸的一個,,膽小害羞,,總是躲在爸爸后面,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,。與同齡的王詩齡口齒伶俐,、表達清晰相比,Kimi與人交流少,,基本不能清晰,、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思想。在云南普者黑的第二天,,孩子們的任務是出去尋找食材,,而Kimi在石頭等反復勸解下依舊一直不愿意離開爸爸,左哄右勸后,,才忍淚跟著小志一起加入了小伙伴們的隊伍,。在將Kimi帶到一個人多的地方后,林志穎下決心,,偷偷離開了他,,放手讓Kimi獨自完成找食材任務。這時奇跡發(fā)生了,,當發(fā)現(xiàn)爸爸不見的時候,,Kimi竟然不哭不鬧,反而控制住自己的情緒,,繼續(xù)和其他小孩一起完成任務,,也從這以后,Kimi開始可以離開爸爸而和小伙伴們一起玩了,。特別是在平江之旅換爸爸環(huán)節(jié),,Kimi和新爸爸郭濤就相處得很融洽,開心地玩了起來,。
我們在員工管理中,,同樣不要總把員工拴在自己身邊,,要敢于給員工鍛煉的機會,,下屬能做的事情往往超乎我們的想象。給他機會,,讓他嘗試,,錯了也沒關系,沒有嘗試過就永遠不知道什么才是對的,。如果永遠不給機會,,就永遠成長不起來。世上最困難的就是,,把一件你很拿手的工作交給別人,,再眼睜睜看著他把事情搞砸,,而你卻還能心平氣和不發(fā)一言,那是培養(yǎng)人,;世界上最容易的就是,,把一件你很拿手的工作交給別人,再手把手地教他把事情做對,,不給他犯錯機會,,那不是培養(yǎng)人,而是鍛煉你自己,。
八,、有一種輔導叫因材施教
在平江時,林志穎成了Cindy的新爸爸,。一開始兩人相處還不錯,,但后來Cindy就開始號淘大哭起來,嚷著要見自己的爸爸,。面對思念爸爸的Cindy,,林志穎一籌莫展、束手無策,,多番嘗試均在Cindy充沛的體力,、大嗓門的哭聲面前無功而返。這一期節(jié)目將早前的“超級爸比”林志穎徹底打下神壇,。也許是因為上次砸蛋的恐懼依然存在,,但其實更主要的原因是林志穎在帶Cindy的過程中方法出了問題,他沒有因材施教,。Cindy第一次開始想要找自己的爸爸,,是在去找房子的路上,林志穎和她一起賽跑,,林志穎假裝摔倒,,想以這種示弱式的方式討好Cindy,但結果卻適得其反,。這種方法用在Kimi身上有效,,因為Kimi自認為是超人,而作為“風一樣的呂子”,,Cindy更喜歡的是比自己強的人,。在抓泥鰍那個環(huán)節(jié),Cindy說他爸爸抓到了兩個泥鰍了,,林志穎的回答是:我一個都沒看到,,又再次示弱。這充分地說明,他將對待Kimi的那套用在Cindy身上完全不適用,。而張亮的帶教方式對孩子很受用,,這是因為他注意到了對待男孩與女孩的區(qū)別,在處理細節(jié)方面做得很好,。比如他會很體貼地把被子讓給小姑娘,,自己蓋著衣服躺在一邊;在王詩齡跌倒的時候先把手在草叢里擦干凈并迅速救援,;給她換褲子用被子擋著,,貼心的先把褲子烤暖一點,哄好Cindy睡著覺之后把暖爐放在桌子上給她照著怕她冷著,。
每位下屬的情況是不一樣的,,如果管理者對每位下屬都采用同一種方法進行管理,不會有好的效果,。管理無定式,,沒有一種一成不變絕對受用的管理方式,管理者要根據(jù)下屬的不同特點,,因材施教,,有針對性地進行輔導培養(yǎng)。比如對待業(yè)務經(jīng)驗豐富,、性格外向,、溝通能力強的員工,可以采用授權,、放養(yǎng)的方式來管理,,而對于經(jīng)驗缺乏、性格內(nèi)向,、溝通欠主動的員工,,則要主動與其溝通,多多關心他的工作,,多一些指導和幫助,。
九、有一種鍛煉叫做輪崗
在平江的時候,,有一個換爸爸的環(huán)節(jié),,這在管理上,相當于輪崗或交流任職,。在這五對新父子中,,剛開始最讓大家擔心是郭濤帶Kimi,因為之前Kimi給大家的印象就是獨立性不強,、愛哭愛鬧。一開始Kimi確實也絲毫不給郭濤面子,,任憑郭濤拿著他愛的小汽車擺弄造型,,Kimi都毫無表情,,郭濤自我催眠地說“我已經(jīng)和Kimi成為好朋友了”,Kimi冷冷甩出一句話“沒有”,。為了帶好Kimi,,郭濤收起了平時兇狠狠的眼神,主動邀請Angela來和Kimi一起玩,,還生平第一次給小孩沖奶粉,,并模仿起Kimi 叫起“喝奶奶”來。這些讓郭濤自我反省起來:“我對別人的孩子都能夠這么耐心,,以后我對石頭肯定沒有理由不耐心,。”進一步激發(fā)了郭濤的父愛,。通過這次換爸爸的活動,,爸爸們的缺點、寶貝們的不足都完全暴露出來,,爸爸們得到了鍛煉,,孩子們也收獲了成長。比如天天就說“田亮爸爸身上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”,,石頭說“明天我還可以跟你呆一天,,因為我爸爸對我太兇了”。
這就是輪崗的價值和意義,。在實際管理中,,也要定期地進行輪崗鍛煉。對管理者而言,,它有利于激活工作動力,,改變因長時間重復某一工作而造成的“死水”狀態(tài);同時能夠更好地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(zhì),,培養(yǎng)復合型人才,。對于員工而言,接受不同上司的領導,,感受不同的管理風格,,也有助于開闊思和視野,使大家都可以換位思考,,減少本位主義和相互推卸責任現(xiàn)象發(fā)生,。
版權:諾姆四達集團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(wǎng)站
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5-4-20 04:02 , Processed in 0.045713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(wǎng)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