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度 1||
先分享一則伊索寓言。
烏龜要過河,,一只蝎子想搭個便“龜”,,讓烏龜把自己駝過去,。
烏龜笑道:“你當我傻X啊,你這家伙最愛蜇人,,我駝著你,,你要蜇我怎么辦?”
蝎子說:“我看你還真是傻X,,連基本的道理都不懂,。我要是蜇了你,你一潛水我不淹死了嗎,?我再愛蜇人也不敢拿自己性命開玩笑啊,。”
烏龜一想有道理,,就答應(yīng)了,。結(jié)果蝎子還是把烏龜蜇了。
憤怒的烏龜質(zhì)問蝎子:“你瘋了,,特碼你的基本道理哪兒去了,?”
被淹得奄奄一息的蝎子說:“我也知道一蜇你,我就會死,�,?墒强粗愫窈駥崒嵉谋巢蝗ヲ厣弦幌拢兼霾坏桨,�,!”
對蝎子來說,“不蜇烏龜”是經(jīng)過思考過的知性行為,,而看到“厚厚實實的背就忍不住蜇一下”是蝎子經(jīng)過萬年進化形成的模式化行為,。人類也往往處在這兩種行為交替之中,二者相互協(xié)調(diào)也不停交鋒沖突,,形成了人類復雜的行為體系,。
斯坦福大學的米契爾博士用研究結(jié)果告訴我們:人的行為由兩套系統(tǒng)來控制,一個叫“行動”系統(tǒng),,一個叫“知性”系統(tǒng),。
當行動系統(tǒng)開始控制我們時候,人的血液會充分流向四肢,我們會臉紅耳熱,、心跳加速,,指揮我們思考的是大腦中的“杏仁核”,大家常說的“海馬體”頂端部分,,杏仁核也叫“爬行腦”,,是“爬行動物”的“爬行”,特點是不會思考,,講究速度,,它對信息進行快速的情緒化處理,一旦激活,,就會產(chǎn)生戰(zhàn)斗,、奔跑等快速應(yīng)激行為。
另一個系統(tǒng)叫“知性”系統(tǒng),,由大腦的額葉部分負責,,它對更高級的認知型信息進行處理。比如你在下棋,,和朋友悠閑的聊天,,進行科研工作等等,主要是額葉在工作,,這是人跟一般動物不一樣的地方,,額葉發(fā)達,而且還在不斷快速進化,。
“行動”系統(tǒng)和“知性”系統(tǒng)的分工看起來是十分美好的,。有老虎出現(xiàn)、恐怖分子放了炸彈,、發(fā)生了火災(zāi),,這時候你要鎮(zhèn)定自如,估計很快就掛掉了,,所以第一反應(yīng)就是積極行動起來,,逃跑或是采取措施救人或者救火,這是行動系統(tǒng)在急速啟動,。而一些復雜的深思熟慮的行為則交給額葉來處理,。
然而人類行為的最大“bug”,就來自這個看似美好的分工,。
你精心準備了一篇報告,,需要當眾講解,結(jié)果滾瓜爛熟的內(nèi)容卻想不起來,,你臉發(fā)燙,、手腳冒汗,,語無倫次,這就是該啟動額葉的時候,,杏仁核卻被大大激活了,。你面對的只是你的領(lǐng)導、客戶或者下屬,,但你卻啟動了面對野獸和恐怖分子的模式,。
好,下面跟消費行為相關(guān)了,。
日本核泄漏了,,好多人都去買鹽,你也囤積了50公斤,,你根本沒考慮過鹽是否防輻射,,只是看人家買也跟著買,。
你去超市購物,,列了清單,打算買八樣東西,,估計價值300塊,,結(jié)果回來的時候,后備箱都裝不下了,,花了一千多,。
不管是買房還是買車或者買衣服,你總是會超出自己原來的預算,。
拍賣會上,,你不停舉牌,根本停不下來,。
我們還會因為免費而買了自己并不需要的東西,,因為滿XX包郵而讓自己開支大增。
面對消費時,,我們即使是千手觀音手也不夠剁,。
我們的大腦總是在該啟動額葉時讓杏仁核代替,該去考慮問題的時候不假思索,,我們的頭腦形成了很多行動模式,,西奧迪尼教授(著名行為學家,通俗心理學經(jīng)典《影響力》作者)把它稱之為“自動磁帶”,,一旦外部條件觸發(fā),,我們的行為就會自動發(fā)生。
這個“bug”之所以存在,,首先是因為它有好處,,它在很多時候是非常有效的,,而且是必要的。
我們生活在一個極端復雜的環(huán)境中,,每天都接收大量的信息,,如果所有的信息都通過額葉來處理,大腦是不堪重負的,,因為額葉處理信息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,,消耗很多的時間。我們沒有足夠的精力,、時間和能力,,因此我們會形成非常多的反應(yīng)模式,然后把它交給杏仁核來處理,,一旦觸發(fā)反應(yīng)模式的特征,,我們就會不假思索的做出反應(yīng)。
行為學上經(jīng)常出現(xiàn)的各種效應(yīng),,比如契尼可效應(yīng),、羊群效應(yīng)、首因效應(yīng),、光環(huán)效應(yīng)等等,,都是針對這些特征的模式反應(yīng)。人的日常行為,,多數(shù)都是這種模式化反應(yīng),,只有少數(shù)行為才是經(jīng)過額葉思考過后理性活動。多數(shù)行為讓“杏仁核“用”自動磁帶“直接反應(yīng),,是人類的最優(yōu)選擇,。
但坑爹的是,在人類幾十萬年的發(fā)展過程中,,絕大多數(shù)時間我們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,,人們的謀生方式是狩獵和采集,所以我們的反應(yīng)模式主要是應(yīng)對原始人生活的,。而人類文明才幾千年,,工業(yè)文明幾百年,信息社會才幾十年,,我們的行為模式還沒來的及進化,,就需要一下面對現(xiàn)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了,這帶給了我們非常多的困擾,。
比如羊群效應(yīng),,也就是常說的從眾心理,它在原始人狀態(tài)的時候幾乎都是正確的:當我們的祖先外出狩獵碰到了獅群,,90%的人往東跑,,10%的人往西跑,,從概率上,往東跑的人要安全的多,。經(jīng)過幾十萬年進化,,標新立異往西跑的都“狗帶”了。于是,,作為往東跑的大多數(shù)原始人的后代,,我們也有了根深蒂固的和多數(shù)人保持一致的行為模式。
然而現(xiàn)在到了信息社會,,少數(shù)人在各自領(lǐng)域內(nèi)比多數(shù)人掌握更多的信息,,有更深的理解,少數(shù)人針對問題進行理性思考而多數(shù)人采用直覺模式,。在這種情況下,,“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(shù)人手中”。
然而,,與我們固有的模式相對抗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,。當人群對一個事情發(fā)生分歧,讓我們相信“10%的人是正確的,,而90%的是傻逼”是件非常具有勇氣和智慧的事情,。
看一下著名的阿希從眾實驗,。
實驗者以大學生為被試,,每組7人,坐在一排,,其中6人是實驗者的助手,,只有一位是真正的被試,被試并不知道其他6人的身份,。實驗開始之后,,實驗者向所有人展示了一條標準直線X,同時向所有人出示用于比較長度的其他三條直線A,,B,,C,其中有一條和標準直線X長度一樣,。然后讓所有人(其中包括6位助手和1位真的被試)說出與X長度一樣的直線,。實驗者故意把真的被試安排在最后一個,前面6位由實驗者的助手偽裝的被試們,,都會按照事先的要求說出統(tǒng)一的錯誤答案,,最后由真的被試判斷哪條直線和X長度一樣。(放實驗的線段圖片)
實驗結(jié)果是被試做出所有回答中,,有35%的回答是遵從了其他人意見的錯誤回答,,大概有3/4的人至少出現(xiàn)了一次從眾,,大約有1/4的人保持了獨立性自始至終沒有一次從眾發(fā)生。
該實驗曾反復進行,,結(jié)果基本一致,。接下來還有續(xù)集,近些年心理學家把腦部掃描儀器代入了該實驗,,結(jié)果表明:那些沒有發(fā)生從眾行為的人,,在做決策時候,腦電波出現(xiàn)了極為復雜的變化,,大腦的情緒中心和思考中心都有劇烈反應(yīng),。結(jié)論是,這些人在用自己的理性思考和固有的行為模式進行了激烈對抗,。
更極端的例子當然是“米爾格拉姆服從實驗”,,由于充分揭示人性中“惡“的一面,因此和斯坦福監(jiān)獄實驗一樣的臭名昭著,。
(這也是奠基米爾格拉姆社會行為學大師地位的一個實驗,。有興趣的可以上網(wǎng)搜一下詳細資料,根據(jù)該實驗曾經(jīng)拍攝過一個紀錄片叫做《服從》,,完全的清晰再現(xiàn),。)
由于實驗比較復雜,這里我們只呈現(xiàn)結(jié)論,。
一些心理正常的人,,僅僅在權(quán)威的壓迫下,就可對無辜者施以迫害,。65%的參與者對“受害者”施行了450V的電擊懲罰,,沒有人在300V前堅持停止(有初中物理學基礎(chǔ)的人都知道300V和450V電擊的意味著什么)。
人是社會動物,,對權(quán)威服從,、對領(lǐng)袖服從是我們重要的行為模式,是一個不假思索的行為,。我們要對抗它非常之難,。這個實驗在全球范圍內(nèi)進行過多次操作,結(jié)果基本是一致的,。
值得一提的是關(guān)于該實驗的書中記錄了參與者的情緒變化,。
我看到一個成熟穩(wěn)重的商人(受試者)面帶微笑,自信滿滿的走進了實驗室,。短短20分鐘,,他完全成了另一幅模樣。他顫抖不停,,說話結(jié)結(jié)巴巴,,似乎馬上就要精神崩潰了,。他一個勁的扯著耳垂,擰緊雙手,。有一回,,他用拳頭砸自己的腦袋,喃喃自語:“哦,,天哪,,讓我們停下了吧!”可研究員(權(quán)威代表者)所說的每一句話,,他都照做了,,而且一路服從到底。
“顫抖”,、“結(jié)巴”,、“精神崩潰”、“砸自己腦袋”,、“擰緊雙手”,、“喃喃自語”,我們看出受試者是多么的糾結(jié),,他的身體和思緒都在奮力抵抗,,表面看他抵抗的是權(quán)威,而實質(zhì)上他抵抗的是自己的行為模式,,是額葉和杏仁核在爭奪身體的控制權(quán),。
然而這并沒有什么卵用。理性思考在與固有行為模式的斗爭中總是丟盔棄甲,,我們的多數(shù)行為都是自然反應(yīng),,都是“不顧生命危險,也要朝烏龜背上蜇一下”的行為,,盡管它可能會被帶上各種合理的帽子。
同樣,,消費者行為在多數(shù)情況下,,也是不假思索的模式反應(yīng)。掌握這些消費者反應(yīng)模式,,是營銷最根本的問題,。
一個企業(yè)幾乎所有的營銷問題,都是因為對消費行為的反應(yīng)模式不夠了解或者是判斷出現(xiàn)了偏差,。
幾年前,,一個食品企業(yè)的老板不無得意向我請(xuan)教(yao)他新產(chǎn)品的定價策略。
“我主要的競爭對手是A品牌,,他產(chǎn)品的價格集中在5-7塊,,我在他上面出一個8塊的,,在他下面出一個4塊的,中間一個6塊的與他直接競爭,,你看我的價格包圍策略效果如何,?”
這樣的“策略”總是讓人很無語,他們的邏輯也很明顯,,通常是這樣YY的:市場需要多樣化,,消費者需要更多價格選擇。你不是5-7塊嗎,,如果消費買貴的,,我有8塊的,消費者想買便宜的,,我有4塊的,,我還有6塊的分流你的消費群。聽起來非常高明且順理成章,。
如果該老板知道行為學上的對比原理,,他就不會這么想了。
對比原理涵蓋幾個方面的內(nèi)容:第一,,消費者首先感知的事物,,會影響后面接觸事物的判斷。這在營銷產(chǎn)品定價上,,我們通常稱為“錨定效應(yīng)”,;第二,消費者通常不太愿意做沒有對比的決定(愿意做選擇題是人的本性�,。�,;第三,在不熟悉的事物面前做選擇,,多數(shù)消費者會回避極端狀況,,比如最貴的或最便宜,最大的或最小的,;第四,,過多的選項,會讓消費者在做對比時不堪重負,,從而影響其做最后的選擇(人人都有選擇恐懼癥),。
通過對比原理我們可以看出,該老板“高明”的定價策略會使競品成為最優(yōu)選擇,,實際是個為人作嫁的行為,。面對這樣的老板老苗內(nèi)心是崩潰的,向一個沉浸在YY中的人講消費行為模式?跟他講講對比原理,?我們還是談?wù)勈澜绾推降膯栴}吧,。
機智且無奈的我,只能講個簡單例子,,希望能對他有所啟發(fā),。
“X總,我知道有個著名的價格實驗,,想跟您分享一下,。”
這是杜克大學商學院喬爾·休伯教授和他的研究生克里斯托弗·普多做的三組實驗,。
第一組,,他們向受試者提供了兩種啤酒做選擇,一種高檔啤酒,,售價2.6美元,,一種廉價啤酒,售價1.8美元,。結(jié)果是選擇高檔啤酒和廉價啤酒的人數(shù)比是2∶1,。
另一組則可從三種啤酒中做選擇,除了前述的兩種,,還有另一種超低價啤酒,,售價1.6美元。結(jié)果,,沒有任何一名受試者想要買這種超便宜的啤酒,。然而,有意思的是,,選擇先前那種廉價啤酒的比例從33%增加到了47%,。超低價啤酒的存在讓廉價啤酒變得名正言順了。
第三組也是在三種啤酒中選擇,,除了最初的廉價啤酒和高檔啤酒外,,另外增加了一種超高檔啤酒,價格3.40美元,。結(jié)果10%的受試者選了超高檔啤酒,。更有意思的是,其余的90%全選了優(yōu)質(zhì)啤酒,,而廉價啤酒的選擇率從第一組的33%陡降到零。
我們這樣設(shè)想,,這些受試者相當于一個理想化的小規(guī)模市場,,本來有兩個啤酒在競爭,放了一個更低檔的啤酒,可能本意是搶奪低檔啤酒的市場份額,,結(jié)果卻是一點都沒搶到,,貌似受到?jīng)_擊的低檔啤酒市場占有率從33%提高到了47%。
而另外的市場情況是,,放了一個更高端的啤酒去搶奪高端市場,,結(jié)果原來的高檔啤酒的市場占有率卻從67%長到了90%,而貌似無辜的低端啤酒,,卻從33%降到了0%,,這往哪兒說理去啊,!詭異嗎,?這只是在對比原理下,消費行為的群體呈現(xiàn)而已,,真實的市場比這還要復雜,。
營銷江湖上經(jīng)常有行業(yè)老大和老二激烈競爭,,刀光劍影,,你來我往,打來打去發(fā)現(xiàn)兩者都做大了,,旁邊的小三小四和市場跟隨者,,卻東倒西歪甚至吐血而亡,。
加多寶和王老吉涼茶大戰(zhàn),和其正很受傷,;康師傅和統(tǒng)一方便面大戰(zhàn),,華龍和華豐很受傷,這兩個“戰(zhàn)爭販子”又進行茶飲料大戰(zhàn),,直接把旭日升打掛掉了,;十五年前,青島啤酒和燕京啤酒大戰(zhàn),,搞得很多區(qū)域品牌消亡,,而頭些年,雪花又跳出來找青啤開練,,結(jié)果把旁邊的燕京快給練沒了,。
是誤傷嗎?非也,。俗話說:外行看熱鬧,,內(nèi)行看門道。這其中的門道就在行為模式中,,在對比原理中,。
如果光顧著看熱鬧,看別人打的不亦樂乎,自己坐山觀虎斗,,一邊拍手叫好,,一邊暗自慶幸,自己說不定就成為下一個出局者,。
史玉柱是研究消費者行為模式的高手,,做征途游戲時,他首創(chuàng)了“游戲免費道具收費”營銷模式,。當時的電游界覺得老史是個瘋子,,以為這是買櫝還珠的行為。其實是因為史玉柱懂得競爭者們不太了解的行為模式——“契尼克效應(yīng)”,。
契尼克效應(yīng)是指人們對于尚未完成的,、中斷了的、未達目標的事情記憶深刻,,總想著去完成,,比如“初戀總是難忘”、“得不到就是最好的”,。
據(jù)說史玉柱在開發(fā)游戲時候,,經(jīng)常自己徹夜試打,知道在什么時刻游戲者會欲罷不能,,而又無法通過,,就在此時賣給他道具;游戲者一旦通過,,大量的荷爾蒙爆發(fā),,多巴胺水平提高,玩家獲得巨大快感,,此時下一個任務(wù)接踵而來,,游戲者進入了契尼克效應(yīng)的循環(huán)。
再說一個:大部分營銷者的思維是要給消費者提供便利性,,只要消費者肯掏錢,,要什么給什么,實行三包,、送貨上門,、終生保修等等,要什么姿勢擺什么姿勢,。如果老苗向你推薦這樣一個家具品牌:不但樣子丑,,而且價格貴,還只提供半成品,,當你把它買回家,,你將面對一堆板材和不怎么詳盡的說明書,,你需要費勁九牛二虎之力,,花費半天一天甚至幾天才能把這個簡陋的家伙弄好,。你是不是覺得老苗腦子進水了。
事實上真有這樣的品牌,,它就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家具品牌——宜家,。這個旨在給全球消費者“添麻煩”的品牌,年銷售額幾百億歐元,,凈利潤超過25億歐元,。
宜家模式成功在于利用了人們這樣的行為模式:我們總是對于自己付出勞動或感情的事物有更深厚的感情,同樣對于商品,,消費者會對自己付出心血的商品更有感情和更高的價格估值,。行為學家艾瑞里教授把這種行為模式叫做“宜家效應(yīng)”。
宜家效應(yīng)在營銷中的應(yīng)用近些年越來越廣泛,,在“取悅”消費者越來越難,、成本越來越高的情況下,不妨把他們當做“賤人”,,刺激他們付出勞動,、感情、時間,、心血,,能夠在大幅降低營銷成本的同時,還大大提升品牌忠誠度,,以后老苗會針對這個變態(tài)課題專門開撕,。
其它還有首因效應(yīng)、一致性效應(yīng),、破窗原理,、喜好原理等等,都在時時刻刻在根本上影響著我們的行為,。消費行為,,貌似是個理性的錢物交易,實際上影響更大的是人類幾百萬年來形成的行為模式,。
從今天開始,,老苗就從消費行為模式的角度來解析各個營銷元素。不扯正確的廢話,,不裝逼做教父(關(guān)鍵是做不了),,只提供能夠感同身受的方法論和即插即用的實用工具,我們撕產(chǎn)品,、撕目標人群,、撕定價,、撕渠道策略、撕終端模式,,再撕互聯(lián)網(wǎng)環(huán)境對消費行為的改變,,以及自媒體和電商運營。每周一篇,,絕對原創(chuàng),,如毀三觀,概不負責,。
順便吐槽一下我們戒煙的公益廣告,,通常戒煙廣告的創(chuàng)意都是強調(diào)吸煙的危害、疾病的可怕,,希望藉此喚起吸煙者的健康意識引起關(guān)注從而戒煙,。
但消費者的反應(yīng)模式往往是當時覺得可怕,過幾天就忘了,,或者是“誰誰誰老煙槍,,卻活了九十多歲”,甚至是“太尼瑪可怕了,,抽根煙壓壓驚,!”
如果做廣告的人,了解一點消費者行為模式,,關(guān)注一下老苗的“行為模式營銷”,,知道什么叫“合理化恐慌”,就不會做這么看似有創(chuàng)意實則無用的腦殘廣告了,。至于該怎么做,,我們以后一起探討。
一艘軍艦在深夜中航行,,發(fā)現(xiàn)前方出現(xiàn)了燈光,。
艦長馬上呼叫:“對面船只,請右轉(zhuǎn)30度,�,!�
對方回答:“請對面船只左轉(zhuǎn)30度�,!�
艦長說:“我是海軍布萊爾上校,,請右轉(zhuǎn)30度�,!�
對方回答:“我是海軍中士,,請左轉(zhuǎn)30度�,!�
艦長生氣了,,心想這是哪來的逗逼,,看我不削死他:“聽著,上士,!我是美國海軍林肯號艦長,,我命令你右轉(zhuǎn)30度�,!�
對方回答:“上校閣下,,我這里是燈塔,請左轉(zhuǎn)30度,。”
謹以此段子獻給那些陶醉在自我優(yōu)勢,、忽略消費行為模式研究的營銷者——請左轉(zhuǎn)30度,。更多原創(chuàng)營銷方法和工具,微信公眾號搜索"老苗撕營銷"與作者探討觀點.搜索
復制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(wǎng)站
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5-4-21 08:04 , Processed in 0.034001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(wǎng)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