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||
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原因簡釋
1,、事實:世界上的古代文明,,只有中華文明是唯一的綿延5000年、不曾中斷的文明,。其他文明古國都已滅亡(希臘文明與歐美文明存在一定繼承關系),。
2、驕傲者:中華文明一定有“神秘基因”,,中國人一定有特殊性,,才使得中華文明成為壽命上的特殊者。
3,、嫉妒者或另一角度者:打不死的小強而已,。實用主義,活命哲學,,奴性,,包容投降性,順民,,蟑螂式生存,。所以,能夠茍且存活下來,,而已,。
4,、我的觀點:
(1)中國人既不是神,也不是猴子,,沒有特殊性,。
文明延續(xù),種族延續(xù),,根源是現(xiàn)實的客觀的民族實力,,競爭力,。
經(jīng)濟與文化,,最終表現(xiàn)為軍事的競爭力。中國軍事實力有兩大基礎,,一是古代全民皆兵的組織體系,,戰(zhàn)士多戰(zhàn)士能力強,二是培養(yǎng)民族氣節(jié)與杰出將士的“儒家--私塾”體系,。蠻夷即使暫時優(yōu)勢,,中原萬一出個岳飛韓世忠,入侵者就片甲難回,。
(2)這種競爭力,,每天都在變化�,?偟内厔�,,是越來越弱。
宋朝是一次削弱:為了防備兵變,,執(zhí)政者自私地取締了西周遺留下來的民間武力,。從此農(nóng)民不會戰(zhàn)爭,一旦國家軍隊潰敗,,亡國就不可避免,。
宋明的滅亡,直接原因就是農(nóng)民沒有軍事能力,。后來戚繼光抗倭,,曾國藩鎮(zhèn)壓太平軍,都得自己練兵,。
秦始皇說倒就倒,,因為地方非政府武裝強大。黃巾起義推不翻漢朝,,因為地方軍閥都有軍隊,。
五胡亂華,打敗的只是晉朝的國家軍隊,。北方塢堡林立,,保護漢民,,漢族軍事力量依然強大。所以冉閔振臂呼喚滅胡,,北方淪陷區(qū)漢人立即滅胡百萬,,胡人幾乎亡種。南方王室弱小,,則王家,,謝家,地方武裝可以支撐,。
西周有諸侯軍隊,,家族軍隊,有民間武士,。漢朝以后長期的府兵制度,,都是寓兵于農(nóng),兵農(nóng)合一,。農(nóng)忙種地,,農(nóng)閑習武。還有軍事化的狩獵,。國家發(fā)動戰(zhàn)爭,,農(nóng)民就自己拿著自己的武器,殺敵請賞,。
所以,,百萬之州,就能出兵20萬,,而且英勇善戰(zhàn),。
這個制度,北宋被廢除,,中華文明的生存能力,,被殺傷50%。
事業(yè)單位編制,,教育收歸國家專營,,是打斷另一根脊梁。
五代宋以后,,雖然官場是實用主義為主,,法家為主,權謀文化流氓文化為主,,多數(shù)官員是不倒翁墻頭草,,多數(shù)人民是草民蠅營狗茍,但周公孔子以來的教育權,,還在儒家手上,。
這個教育權,,有兩大利益:
一方面,“儒家--私塾”能培養(yǎng)愛國將士,,如虞允文,、范仲淹、宗澤,、岳飛,、文天祥、張世杰,、袁崇煥,、戚繼光、史可法----還有抗日戰(zhàn)爭以家國情懷集結起來的黃埔軍人,。
宋以后,,絕大多數(shù)漢人已經(jīng)沒有骨氣,沒有武力,。但還有這些精英支撐。
取締儒家的教育權,,教育權與執(zhí)政者利益掛鉤,、而不是維護“天道道統(tǒng)”(天經(jīng)地義的那些原則),民族競爭力再無根基,。
一旦執(zhí)政者以“謊言+暴力”治國,,則全國奴化,有骨氣的知識分子再無存在可能,。
另一方面,,“儒家--私塾”體系保存完整的浙江福建廣東,也就是宋遺民地區(qū),,形成了經(jīng)濟組織的競爭力,。寧波幫,福州幫,,潮汕幫,,他們的“家族+義氣”,他們經(jīng)商的仁義禮智信的底線原則戰(zhàn)略思維,,他們的君子人格,,顯然超過東南亞的土著居民。所以,,在取信于消費者取信于政府等方面,,競爭力極強。在沒有任何權力的保護的背景下,,他們依然取得了經(jīng)濟上的巨大成功,。
當然,,日本,韓國,,臺灣,,新加坡,香港,,都是“儒家”體系的成功,,是“禮義廉恥+仁義禮智信”的成功,是“中庸+儒雅+己所不欲勿施于人+不為已甚”等修養(yǎng)的成功,。
只是他們有權力背景,,比浙江福建廣東的出海難民,更容易成功,。
但是,,浙江福建廣東,只是保留了儒家的一部分,,而且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,。
5、我的結論:
民族文化綿延5000年,,這是祖先的光榮,。他們的成功,有真實的支撐,。但是,,祖先并沒有給我們保障,保障我們家產(chǎn)敗不完,,保證不肖子孫還能繼續(xù)發(fā)展,。
沒有敗不完的家。
中國文化不特殊,。中國人,,也不特殊。
“萬里長城永不倒,,千里黃河水濤濤”,?做夢!
不肖子孫天天挖墻,,今天破四舊,,明天偽國學,你撐得住幾天不倒,?
不肖子孫“發(fā)展是硬道理”,,修電站、排污水,、毀林破壞植被,,你能水流幾日,?
銷售與市場官方網(wǎng)站
( 豫ICP備19000188號-5 )
GMT+8, 2025-5-12 10:11 , Processed in 0.037902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Powered by 銷售與市場網(wǎng) 河南銷售與市場雜志社有限公司
© 1994-2021 sysyfmy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