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們往往會詫異:一個失去了需求基礎的產(chǎn)品,為什么還能成為一個龐大的消費產(chǎn)業(yè),? 自從電子表誕生,,手表的計時功能就已經(jīng)大眾化,到了手機時代,,電子表的計時功能也失去意義,,可奇怪的是,手表產(chǎn)業(yè)不僅沒有消失,,反而成為時尚界的重要支柱,,從幾十塊錢的石英表,到百萬元的奢侈品牌,,手表成為服裝的搭配,,品味的標志。 同樣地,,在電腦普及化的年代,,除了中小學生,,在紙上進行的書寫記錄已經(jīng)越來越少,,大眾化文具的消費集中在學校與辦公場所, moleskine 作為一個超高價格的文具品牌,,卻在 1996 年之后的無紙化越來越大的世界里,,崛起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高端文具品牌。 去上海港匯的一家 moleskine 的店鋪看了看,,墨水筆從 140 — 600 元不等,,筆記本從 100 — 400 元,,帆布包等都在 1000 元以上,這些價錢的絕對值與奢侈品價格相比不算貴,,但在文具品類里,,卻是不折不扣的奢侈價格:誰會用 600 多元的筆在 200 元的本子上做記錄? 實際上,,從全世界到中國都不缺乏土豪,、時尚達人等社交活躍分子,這些人喜歡用區(qū)別大眾的消費品,,來顯示自己與眾不同的品味與生活格調(diào),。我并不擔心 moleskine 在中國的銷售,反而對這個逆勢增長的品牌心生敬意,。我們以營銷角度解析 moleskine 的成功之道,,給中國企業(yè)一點啟發(fā)。 moleskine 的定位策略 人們用意大利時尚文化與大眾品類里的小眾需求來解讀 Moleskine (以下簡稱 M )的起 源,,在我看來,,這種解讀恰恰存在誤區(qū),因為 Moleskine 既不是小眾需求,,也不是時尚的定位,。 Moleskine 的戰(zhàn)略定位只有一個:高價格,以后的一切才是圍繞價格形成的戰(zhàn)術組 合,。 Moleskine 實際上是一個典型的老名牌復興的案例:該品牌誕生于 19 世紀末的法國,, 1986 年生產(chǎn)商倒閉, 1996 年由意大利一家 modeoModo (出版社)將其買下,,塑造成今天的品牌,。由于這種經(jīng)歷, M 顯然不具備奢侈品的兩個基本特質(zhì):原產(chǎn)地與原創(chuàng)者(創(chuàng)始人),。相反的,, M 這個名稱,實際上是由 M 筆記本的一個超級粉絲命名并賦予了獨特個性的,。 這個人是 20 世紀的旅行作家布魯斯 . 查特文( BruceChatwin ),,他把此類筆記本稱為“ moleskine ”,法文里是鼴鼠皮( moleskin )的意思,。 這個真實的故事被這樣記錄:查特文在 RuedeL ’ AncienneComedie 的一間巴黎文具店購買他的 Moleskine 筆記本,,數(shù)年之后,漸漸變成了他的老習慣,。因此,,查特文在開展其澳大利亞之旅前,買下了所有他能找到的筆記本,但數(shù)量根本還未足夠,,原因是 1986 年 M 的生產(chǎn)作坊停產(chǎn),。查特文在其著作《歌之版圖》中一句令人刻骨銘心的話:“ Levraimoleskinen ’ estplus ”( Moleskine 已經(jīng)停產(chǎn) ) 。 作為 M 品牌故事流傳的,,梵高用過 7 本 moleskine 筆記本,,包括其著名作品《 VasewithSixteenSunflowers 》、《 VasewithTwelveSunflowers 》,,厄尼斯特·海明威,、安德烈·布列東也是這款筆記本的愛好者。故事雖真實,,但我們不要忽略關鍵細節(jié):這些名人在世時,,大多是以生活貧困著稱,他們不會購買一個奢侈價格的書寫工具,,當然,, M 筆記本的空白格式,更適合藝術家的自由手繪,。 一個誕生時具有個性的普通文具,,意大利的品牌運營者為什么要把它塑造成一個奢侈品牌?這顯然是個大膽的構想,,卻并不難理解:正是因為大眾越來越少地用筆記本,,所有筆記本對于品位人士來說,成了個人品味的象征物,。奢侈品文化有個非常顯著的特點:越是非生活必需品與日常消耗品,,越容易形成奢侈品牌,服裝,、皮具,、飾品、手表,,現(xiàn)在是文具,,但 M 與真正的奢侈品文具的萬寶龍( Montblanc )相比, M 還是比較親民的,。 盡管 M 的價格定位高端,,嚴格地說,并不是奢侈品的定位,, M 突出的依然是其作為舒服書寫文具的特點,,但顯然, M 的運營者從品牌再生之日起就非常明確: M 是為一群對品位,、書寫樂趣有追求的人而生的,。 M 并不便宜,但 M 的產(chǎn)品特色與歷史淵源,,給了這個品牌一種成為精品的力量,。老實說,在 M 店鋪里體驗書寫,,筆尖劃過 M 筆記本時非常流暢輕靈,,你會有一種筆尖有精靈的感覺。 moleskine 的品牌戰(zhàn)略 M 既是一個產(chǎn)品品牌,,也是一個店鋪品牌,,因此,店鋪就成了 M 品牌的道場,。從現(xiàn)有的 M 店鋪看,, M 品牌戰(zhàn)略可以歸結為以下要點: 首先是高端切入。 M 店鋪在中國的 11 家店鋪都在一線商圈的頂級 ShoppingMall 銷品茂里(包括一家機場店),,門店位置代表了品牌等級與品牌實力,,開在這些頂級商場里, M 成為理所當然的高端品牌,。 其次是品牌元素的設計,。在字母之外,設計了一個九宮格式以大寫 M 為標志的品牌 LOGO ,,這個品牌 LOGO 沉穩(wěn)大氣,,一個 M 與八個圓角正方點組成的九宮格,既有現(xiàn)代感,,又具備神秘的審美品位,。 第三是顏色設計。 M 選擇了黑白作為主視覺色調(diào),,與國內(nèi)文具品牌花花綠綠相比,,高端與大眾,一目了然,,黑白是永不過時的時尚色,。包括 M 的產(chǎn)品,多以冷色調(diào),、深色調(diào)為主,,搭配部分淺色調(diào)的配件。這讓習慣了文具淺色調(diào),、五顏六色的顧客,,接觸 M 的那一刻,就會對 M 的氣質(zhì)留下印象,。 第四是品牌文化,。除了強調(diào)品牌歷史里的名人外,, M 的品牌文化被總結為文化,旅行,,回憶,,想象力和獨特個性的代名詞,與冒險,、創(chuàng)意,、想象力等關鍵詞聯(lián)系在一起,甚至稱為游牧族群的象征,。游牧比旅游,,有了更深刻的內(nèi)涵,也滿足了現(xiàn)代人“生活在別處”的夢想,。 上述品牌戰(zhàn)略的支撐點,,與 M 的高端定位是緊密匹配的。 moleskine 上海恒隆港匯廣場店(三樓) moleskine 的產(chǎn)品戰(zhàn)略 其實 M 的品類很簡單,,只有三類:筆記本,、筆、包(收納袋),。其中,,筆記本無非是不到 10 個尺寸規(guī)格的組合,筆就更簡單,,只有三五種,,包的種類也不多。從品類數(shù)量看,,填充一個文具店鋪是不容易的,。但 M 做了如下別出心裁的設計,讓產(chǎn)品變得不僅豐滿,,而且個性十足,。 M 的筆記本,不是按規(guī)格,,而是按風格來分類及陳列,。規(guī)格與風格的矩陣,不僅讓筆記本看起來玲瑯滿目,,而且沒有呆板的視覺疲勞感,。 M 筆記本款式風格之多,令人吃驚,,還不乏明星私人定制的版本,,如蔡國慶、姜文等,。 M 筆記本的特點是側邊一個彈性橡筋箍環(huán),,可以服帖地保證不散頁,。 M 的筆被設計成圓變方形,很有未來感,;筆的材質(zhì)有純鋼,、塑料等,輕重不同的筆,,書寫的感覺都很流程,握筆處與傳統(tǒng)的圓形筆差異較大,,會留下深刻印象,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,方形筆都有一個插入式與筆記本融為一體的設計,,看起來渾然一體,,很有個性。 M 的包包,,材質(zhì)以帆布,、皮革為主,走的是純色極簡風格路線,,除了 M 的品牌 LOGO 之外,,沒有任何裝飾圖案及文字。 M 的所有產(chǎn)品,,符合本人對魅力產(chǎn)品六要素的定義:精致,、細節(jié)、風格,、極簡,、材質(zhì)、包裝,,都完美地集合在一起,,是被用心、認真生產(chǎn)及交付到顧客手里的精品,。除了在看到 M 產(chǎn)品價格是會被嚇一跳,,每個人在接觸及體驗 M 產(chǎn)品的時候,都會留下愉快的印象,。 moleskine 的營銷策略 M 的營銷不會以大眾傳播的方式去進行,,跨界與口碑,是 M 營銷策略的兩個基石,。 作為一個高端產(chǎn)品,, M 只能從高端開始,培育消費群,,與演藝界,、藝術界明星,、名人的聯(lián)合限量版,是一個用意見領袖影響小眾的正確道路,。這一點,,對于高端品牌的塑造尤其重要。所謂高端品牌,,其實首先必須是高端人群使用的產(chǎn)品,,而不僅僅是雇傭一個代言人。 作為高端品牌,,口碑的概念與大眾消費品不同,,高端品牌的口碑表現(xiàn)為,不是多數(shù)人都使用過,,而是多數(shù)人都渴望,。這首先要求高端產(chǎn)品對于高定價要有絕對的自信,不能輕易打折銷售,。 M 店鋪里,,談到價格或優(yōu)惠,服務員都會報以沉默的微笑,。用現(xiàn)在的流行詞來說,,高端品牌必須有保持“逼格”的自信。 頻繁的跨界合作,。在 M 的中文網(wǎng)站上,,有大量 M 與各路明星、展會,、活動跨界合作的新聞,,為張曼玉、金馬獎,、時尚上海灘,、印象筆記本( Evernote )定制的 M 筆記本。 總體來看,, M 營銷有典型的以碎片對碎片,、以散打散的特點,這也是高端人群個性化需求差異大,、碎片趨勢明顯的必然結果,。 預測: moleskine 在中國的命運 從 M 產(chǎn)品的定價及渠道模式(直營門店)來說, M 至少具備 20-30 倍的毛利差價,,網(wǎng)店銷售產(chǎn)品與實體店產(chǎn)品價格相差無幾,。也就是說, M 的戰(zhàn)略是寧要價格,,不要銷量,。 M 的前途如何,?以我們對中國市場的理解, M 在未來的五年里,,還是會經(jīng)歷相當?shù)目简灐? M 的消費群年紀明顯偏大,,以 70 前兩代人為主。這就是 M 在中國的問題: 70 前的兩代人正在退出主流消費市場,, 75 后,、 80 后、 90 后才是未來十年中國市場消費主流,。但是這三代人,,對于書寫缺少 70 前兩代人的感情,尤其是 80 后,,是數(shù)字化的原住民,,這群人對于書寫更缺乏習慣與感覺,。 M 在中國的銷量來源,,不是吸引關注、本身消費量卻不大的名人,,只有兩類消費者:一類是藝術類的學生,,這些人天生喜歡手繪、涂鴉,,一類是文化創(chuàng)意產(chǎn)業(yè)從業(yè)人員,,這類人喜歡用小物件表達個性與品味。傳統(tǒng)的辦公市場,、企業(yè)定制市場,,都不會成為 M 的銷量支撐市場。 M 在中國的營銷,,如果完全延續(xù)原有的策略,,不及時尋找與 80 后、 90 后的品牌接觸點與互動,, M 在中國的未來并不樂觀,。 但無論如何, M 不僅給高端品牌塑造提供了一個成功案例,,對于中國諸多“老字號”的新生,,也有很高的借鑒價值。向極致品質(zhì)致敬,,這是 M 品牌留給商界的正能量,。 原文發(fā)表于《商界評論》 2014 年第十期